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心灵的自我救赎——谈伍尔夫与丁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张丽燕   王晋华   来源: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女性人物形象   丁玲   自我救赎  
描述: 本文通过对伍尔夫与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比较,反映了她们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伍尔夫与丁玲创作的重点在于女性形象对自由意志的执着追求,她们始终将其强烈的女性意识渗透于人物的形象中,让这些人物形象经历了孤独苦闷、彷徨迷惘、坚定执着的新的人生发展之路。伍尔夫与丁玲的作品全力发掘女性意识,显示了她们对于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形成了中西小说最有价值的特色。
以女性意识的视角观照曹禺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 柳倩月   吴寒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照   女性意识   女性人物形象   曹禺  
描述: 曹禺笔下最富艺术光彩又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是一批女性形象。以侍萍为代表的是传统型的中国女性,以蘩漪和陈白露为代表的是肩负着传统的重负又深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的具有鲜明的自觉的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后者透射着作者对女性的关爱、怜惜和同情,反映出受到人道主义浸润的女性视角。
论曹禺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女性意识为观照视角
作者: 蒋乐进   吴寒   来源: 巢湖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照   女性意识   女性人物形象   曹禺  
描述: 曹禺笔下最富艺术光彩又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是一批女性形象。以侍萍为代表的是传统型的中国女性 ,以蘩漪和陈白露为代表的是肩负着传统的重负又深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的具有鲜明的自觉的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 ,后者透射着作者对女性的关爱、怜惜和同情 ,反映出受到人道主义浸润的女性视角。
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及多元化解读
作者: 谭思梅   来源: 延安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化解读   女性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教材   性别意识  
描述: 语文教材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载体,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解世界、体验他人生活经历的途径,进而激发学生思考人生价值,会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的思想情感和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然而,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中,无论是男女性人物形象的数量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相比于男性形象的丰富,教材中的女性形象显得单一、刻板。中学生正处在性格特征和性别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材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教材中男女性别形象不平衡的现象不仅不利于男女学生平等公平的发展,也不利于学
赵宝刚“青春三部曲”中女性形象塑造策略研究
作者: 曹伟伟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形象塑造策略   青春三部曲   女性人物形象   赵宝刚  
描述: 自21世纪以来,中国的电视剧呈现井喷式发展,各种类型的电视剧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抗战剧,青春剧,家庭伦理剧等类型电视剧受到国内观众的一致追捧,其中收视率最为可观的要数青春偶像剧,但其所出现的问题便是电视剧质量层次不齐,不过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却排除在外,一直被观众叫好,尤其是他的“青春三部曲”:《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并且三部电视剧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尤为突出。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以及女性主义的发展在电影的研究中层出不穷,但对于电视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尤其是现代发展较快
老舍与蔡万植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
作者: 韩玉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人物形象   蔡万植   老舍   30年代小说  
描述: 20世纪30年代西方文明思想席卷全球,即便是在中国和韩国这样的儒教国度,民主自由的种子也开始萌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中韩两国,传统的儒家封建思想始终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三从四德和男尊女卑的观念依然根植于人们心中,女人们依旧过着被压迫的悲惨生活。即便开化思潮的先锋已经吹响了女性觉醒和女性解放的号角,女人们还是很难从以男性为绝对中心的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加之当时的社会动荡和经济萧条,不少女性甚至不得不选择卖淫的方式来维持家庭的基本生计。老舍(1899-1966)和蔡万植(1902-1950)是中韩两国现代文坛
白先勇和田纳西·威廉姆斯短篇小说中女主人公雌雄同体性质的对比研究
作者: 许佳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特质   雌雄同体   女性特质   女性人物形象  
描述: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面鲜艳的旗帜,白先勇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纽约客》奠定了白先勇杰出的短篇小说家的地位。在所有白先勇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尤其是生动形象刻画出的女性形象占据了重要地位,也因此成为文学研究的切入点。《永远的尹雪艳》和《谪仙记》虽然属于不同的短篇小说集,但是女主角(尹雪艳和李彤)有着实质的相似—她们身上都具有男性的气质。田纳西·威廉姆斯是美国杰出的剧作家。然而,他作为短篇小说家的身份和贡献也因此黯然失色。鲜有文学评论专注于他的短篇小说。事实上,不少他创作的短篇小说都
以《红楼梦》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赵力坤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晴雯   女性人物形象   古代文学   悲剧   袭人  
描述: 自《红楼梦》问世至今,不同时代的艺术创作者对于它的研究从未停滞,本文以《红楼梦》中两个丫鬟“晴雯”和“袭人”的人物形象进行概括与对比,力图诠释并解读古典小说中作者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尝试探讨《红楼梦》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影响。
论夏目漱石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前期·后期三部曲中的人物形象为中心
作者: 李天宇   来源: 外交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期三部曲   女性人物形象   夏目漱石   前期三部曲   性别视角  
描述: 夏目漱石作为日本文坛的文豪,也被称为日本的“国民作家”。他笔下的人物各有特色,但女性形象却有许多共通之处。这些女性人物多为白皮肤、大眼睛、但却没有太多主体性。另外,作品中还不断出现三角关系。这让读者们不禁发问:擅长在小说中反思人性和道德伦理的夏目漱石,为何一直醉心于塑造这种类型的女性和奇特的三角关系呢?本文以夏目漱石的前期三部曲——《三四郎》《后来的事》《门》以及后期三部曲——《过了春分》《行人》《心》为研究对象,对比在这些作品中出现的男女人物形象,从而思考夏目漱石小说的女性形象。第一章,针对六部作品中出
圣爱与拯救:十九世纪俄罗斯经典小说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柏云飞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正教   圣爱   女性人物形象   精神分析   拯救  
描述: 俄罗斯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宗教文化,而俄罗斯东正教则是这一宗教文化的核心。在东正教思想的浸润下,俄罗斯文学表现出浓郁的宗教特质。受东正教对圣母、索菲亚以及女圣徒崇拜的影响,各个时期的俄罗斯文学中均涌现出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本文拟从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角度为切入点,以东正教思想为观照,结合弗莱的“中介新娘”理论,对19世纪俄罗斯经典小说中彰显民族文化内涵和东正教底蕴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研究。
< 1 2 3 4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