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书写】搜索到相关结果 94 条
-
《第九个寡妇》和《金山》女性书写之比较
-
作者:
胡佳洁
万涛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九个寡妇》
《金山》
创作背景
女性书写
女性形象
-
描述:
严歌苓和张翎生于同一时代,都在中国接受了早期教育,后分别移居美国和加拿大,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再教育。两位新移民女作家拥有相似的生活经历、相似的文化背景,她们的创作过程也存在相似性。本文主要从女性视角出发,分析两位作者的名作《第九个寡妇》与《金山》的女性书写。
-
论“五四”时期的“女性书写”——以鲁迅、凌叔华、庐隐为例
-
作者:
龚润枝
汪杨
来源: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五四”时期
女性书写
凌叔华
庐隐
-
描述:
中国女性解放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学时期,鲁迅、凌叔华、庐隐作为最早关注女性生存境遇的作者,他们的笔下都勾勒出沉睡之中和惊醒之后这两种女性形象,他们的“女性书写”显示出“五四”时期男女作家对于女性生存境遇言说的差异。对于沉睡之中女性的书写,鲁迅是从旁观者的角度阐述她们所遭受的压迫,凌叔华则揭露女性灵魂的孱弱程度,庐隐主要描写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无助感;对于惊醒后女性的书写,鲁迅是站在“人的解放”的立场上期待她们自立,凌叔华描写女性的生存智慧,庐隐则着力剖析女性的情智冲突。他们的“女性书写”代表了“五四”
-
类型、典型、迷思与女性影像形象
-
作者:
刘进
孙抒彦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迷思
典型
建构认知
女性书写
类型
-
描述:
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类型性和典型性的女性影像形象,却难以看到迷人的女性影像形象。类型性和典型性女性形象,往往使影视作品的娱乐和教育启迪功能分离且审美缺失,而迷思性的女性形象,则有望将娱乐、启迪和审美合一。不拘泥于类型化和典型化,建构认知迷思,塑造迷思性的女性形象,不失为女性影像形象塑造的一种策略。
-
不同文本,不同镜像:施济美与张爱玲小说女性书写比较
-
作者:
王芳芳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比较
施济美
女性书写
小说
-
描述:
施济美与张爱玲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文学的两朵奇葩,一个抒写性灵,追求艺术化人生;一个顺应世俗,消费历史细节来支撑生命。因此她们笔下的女性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将着重比较分析施济美、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在婚恋观、女性悲剧命运构成方面的异同,在比较的视野和思维活动中挖掘施济美张爱玲独特的女性书写特质,并为她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定位做出尽量准确的判断。
-
城乡文学题材中的的女性书写
-
作者:
张朝晖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空间
城乡题材
主体意识
女性书写
人格
-
描述:
城乡文学题材是作家们惯常关注的范畴,作为新时期富有情感表达力和审美透视力的女性形象的书写自然也就成为作家们城乡文学题材书写的对象.本文的阐释试图对这类题材中女性的主体意识、情感空间、生存困境和人格韧性等方面进行具体解读,并以此分析此类文学题材中女性书写的创作得失.
-
疗救与守望——鲁迅、张爱玲女性书写比较
-
作者:
欧阳小昱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鲁迅
女性书写
叙述方式
女性形象
-
描述:
疗救与守望——鲁迅、张爱玲女性书写比较
-
掩红泪、玉手亲折:清?词的女性书写与性别意义
-
作者:
李德伟
来源:
东海中文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
周邦彦
宋词
女性书写
词
-
描述:
本文以女性书写?切入点来研究清?词,以清?词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女性书写的写作策略」与「女性书写的性别意义」?探讨重点。清?词中所建构的女性群像主要有四:「伤情离别的佳人」、「独守空闺的思妇」、「慾望热烈的女子」与「才貌双绝的歌女」。在写作策略方面,分别由「女性私密闭锁的生活空间」、「女性面貌身体的描摹」、「叙事笔法与仙女之塑造」、「时空错置与佳人阻隔」四点加以探讨。最後,清?词中女性的文化意义诠解上,其中的女性几乎呈现沈默消音的形象,没有发言的权利。女性一旦发言,仍然无法逸离以男性?中心的话语,往往
-
论葛水平小说中的女性书写
-
作者:
白银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葛水平
乡村世界
女性书写
小说
底层社会
-
描述:
葛水平是新世纪以来小说创作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位作家,早期从事散文、诗歌写作,自2004年发表小说处女作《甩鞭》之后,以创作数量的“井喷”态势转向小说领域,且形成了日臻成熟的艺术水平。其创作植根于故乡山西省沁水一带太行山地区的乡村社会,表现出严肃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被视为继赵树理等“山药蛋派”作家、1980年代李锐等“文学晋军”之后引领“三晋文学”的实力型新秀小说家。葛水平专注于表现农村底层生活和民间社会的精神与文化,善于以女性特有的悲悯和宽厚向人性和生命深处探寻开掘,她笔下大量鲜活的女性形象尤为引人注目
-
在历史中发现女性:论凌力历史小说的女性书写
-
作者:
宋艳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经验
女性意识
女性书写
女性群像
女性成长
-
描述:
历史小说作为一种宏大的叙事形式,一直被认为是男性的专利,由于历史限定性与创作主体性别的隔膜,历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数量少,而且其历史性价值被有意湮灭,并呈现出严重的类型化与伦理化倾向。在以往的历史叙事中,女性几乎都是作为作者传达某种观念的工具或反衬男性历史的镜子而存在,在女性自我失语的状态下这些女性形象严重地缺少某种“人性深度感”。而凌力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和敏感,叙写了那些被男性历史所忽视和有意遮蔽的边缘性女性,以独树一帜的历史书写,在主流历史遗忘的“空白之页”中发现了历史女性的存在。作为一位严谨的搞
-
不该湮没的战地私语——论《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的女性书写
-
作者:
唐婕
来源:
深圳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列克谢耶维奇
女性视角
战争文学
女性书写
男权制
-
描述: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女记者、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之一。在此书中,作者采用口述实录的写作方式,从女性视角出发,记录了曾历经二战的苏联女兵们私人化的战争回忆。通过这部作品,阿列克谢耶维奇将女兵们眼中的战争呈现给世人,使她们的伤痛与诉求得以传达。虽然阿列克谢耶维奇本人还未公开表示对女性主义的支持,但从实际结果上看,她写作的出发点,以及作品本身,都是对女性书写的实践。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阿列克谢耶维奇在《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的女性书写进行讨论,并分析其价值与意义。第
<
1
2
3
...
5
6
7
...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