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盈盈锵锵于沪上:一种城市性别书写的文学标本
作者: 葛亮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雌雄同体   王安忆   两性观念   审美自觉   女性书写   城市  
描述: 对于女性的书写成为王安忆表达城市的重要门径,并以其独特的性别文化自觉成就了这一领域的文学标本。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造就作家中正平衡的性别意识,依靠对两性的观照,从而认识与厘清女性特质,并表现为文学写作层面的审美自觉。城市空间所独有的物质与开放兼容性,提供了女性话语得以施展的余地。从"布尔乔亚"代言人到"真正的市民",王安忆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实现了对上海这座城市文化核心的掘进。而其笔下角色不仅摆脱了单一的女性经验,且以实质化与在地化的方式,实现了对"雌雄同体"理论形式感的超越。这些作品的示
作家莫里森的身份定位
作者: 蒋欣欣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人   少数族裔文学   托妮·莫里森   黑人   身份定位   女性书写   女人  
描述: 作家莫里森的身份定位是黑人、女人和美国人。作为一名黑人,莫里森从家庭、黑人学校和社区汲取了丰富的黑人民间文化养分,并将这一民族传统的精髓发扬光大。作为一个女人,她关注历史和现实中的黑人妇女,塑造出敢于反抗不公社会、打破歪曲原型、实践本真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同时,莫里森又是跻身主流的美国文学大师,双重意识、两种话语在被经典化的莫里森的头脑中角逐。
缤纷霓裳里的虚空:浅议张爱玲小说中服饰描写对女性的客体化策略
作者: 王曦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景观   陌生化   客体化   恋衣癖   空洞能指   女性书写  
描述: 服饰是女性创造力的一个重要表征,张爱玲用笔替自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渲染出缤纷霓裳.她以共享的女性经验为基础,在服饰细节描写中暗含女性的性格命运,彰显社会对女性无孔不入的逼迫.本文以张爱玲小说中服饰这一重要意向为切入口,试图分析张爱玲服饰描写对女性采取的客体化策略,从以下四个层面分别予以阐释: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恋衣癖情节,男性凝视姿态下把女性连同服饰处理为"他者"景观,采用陌生化手法使服饰新的含蓄意指到达表层以重新建构意义,服饰描写中以"空洞"反"空洞"的控诉策略.进而揭示张爱玲这一自我否定策略中暗含的反抗姿
“凝视”下的女性写作:邱心如创作《笔生花》刍议
作者: 徐倩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笔生花》   男性凝视   困境   女性书写   邱心如   突破  
描述: 阅读女性弹词小说中关于女主人公最终归宿及宣扬女性传统美德的文字,可以发现女性作者们是在男性的凝视之下进行写作的。在长期的男性凝视下,女性不仅会认同男性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符合男性凝视的女性形象。作品《笔生花》通过文本中展示的作者邱心如所受的封建教育、她对女主人公婚后生活的细微描写和对作品人物的塑造等,使人感受到浓重的封建道德意识,她的写作无疑也是在男性视野的凝视之下进行的。
从沈从文到汪曾祺:女性书写的传承与变异
作者: 赵润生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沈从文   异同   汪曾祺   意义   女性书写   女性形象  
描述: 沈从文和汪曾祺作为京派的重要代表作家,以其师生关系,前赴后继地描绘着瑰丽的乡土文学世界,创造出风格迥异的女性群像。其中既有体现“爱与美”的少女形象,也有在都市中沉沦的世俗女性形象,还包括一部分从乡村走向城市的边缘女性形象。本文从汪沈的女性形象创作出发,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归纳汪沈二人女性书写上的异同,包括环境影响、创作心理、视角、人物塑造、写法这五个方面。并对汪沈互补在文学史女性书写上的意义做一探讨。
吴梅村女性交游与文学研究
作者: 袁飞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风流情怀   梅村体   文学影响   女性交游   吴梅村   女性书写  
描述: 吴梅村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是“娄东诗派”的开创者,亦是复社的重要成员。吴梅村一生著述颇丰,诗文、词曲、史籍、地理志等都有涉及。最为著名的当属他的七言歌行,因其对现实的客观描写,因此具有“诗史”的风格,被赞誉为“梅村体”。本文对吴梅村的女性交游等基础问题进行了考察,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梅村之思想、风流情怀、女性交游对“梅村体”的影响进行梳理,力求表现出吴梅村及其文学的一个重要侧面。绪论:简单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和结构思路。第一章:对明末清初的风气以及吴梅村的
三面夏娃
作者: 林存秀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刘向   再表现   女性书写   女性形象   《列女传》   阴阳观念  
描述: 由于女性文化地位的边缘化,女性人物形象一直处于被“再表现”的位置,被主观地塑造和赋予价值。男性作品来规范解释女性的行为举止,往往以男性为中心,把女性纳入“内”的规则模式,典范作品是表达妇女全身心投入到“内”的义务上。社会性别观点强调文化在人的主体身份塑造中的作用,语言文字符号中隐含着权力的运作。这种“再表现”中的女性形象,实质是一个矛盾价值的复合体,这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悲剧性格。 本文对《列女传》的研究,就在文化的视角下,对于文本的“再表现”进行破译,并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还原。由于刘向写作的
论亦舒的女性书写
作者: 李敏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独立人格   亦舒   女性中心   设置“惊奇”   女性书写   “泼辣化”的语言  
描述: 本文试从文化学和叙事理论的角度探讨亦舒在其言情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书写特征,以及作品中所具有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经验。亦舒女性书写的重心在于书写现代女性在香港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之中普遍面临的尴尬境地和遭遇的婚恋现实。在面对婚姻和爱情之时,亦舒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描绘了她们面临的婚恋困境、进行的个性抗争和最后不可逃脱的宿命,并用鲜明的女性意识驾驭叙事,构成了她简洁而又不失新奇的女性书写世界。在港台通俗小说文坛中,亦舒的风格是独特的。她一改传统言情小说的温婉风格,将笔触伸向了现实且残酷
性别、主体、对话:重读关汉卿旦本戏
作者: 许淑子   来源: 台湾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   关汉卿旦本戏   女性书写   重读   女性主义   对话  
描述: 當作品完成後,作品本身即成為一個客觀的存在�文本(text),閱讀者觀看這個客觀的存在物�文本時,並不是被動的地感受、接受作者給予的訊息;而是從讀者自己的角度去閱讀,因而會產生不同的詮釋,這正是讀者與文本的對話關係。作為一個女性讀者以文學中的女性來反觀自身的精神生活方式,往往對文人作家筆下受到父權壓迫的女性心理、女性情感、女性性別特徵傾注新的思考與探索;筆者關注於女性讀者在理解、評論文本時,能夠以一種具有女性自覺性的閱讀,探討文學中的性別意識,重新剖析男性中心社會裡文學中女性形象,發掘被埋沒在男性中心理的
表现女性成长的文学应是健康的阳光写作
作者: 江湖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出版社   研讨会   贵州省   现代文学   女性书写   长篇小说   作品   心理矛盾   女性形象  
描述: 表现女性成长的文学应是健康的阳光写作
< 1 2 3 ... 7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