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秀拉》中女性主体性的丧失与重建
作者: 李丹   孙明丽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丧失   黑人集体   女性主体性   重建  
描述: 文章从文化和家庭两个角度来剖析《秀拉》中女性人物主体性丧失的原因,分析其核心人物秀拉,和她与黑人集体的关系,并结合双重意识这一概念探讨了秀拉重建主体性失败的原因。最后指出黑人女性要将自我同责任融合,美国人和黑人女性两种身份并重,在更新视野的同时不忘继承集体的优良文化。
胡辛小说中的女性主体性建构
作者: 陈祖英   来源: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胡辛   小说   女性主体性  
描述: 通过分析胡辛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探寻作家建构女性主体意识的内在理路:女性:人(和男人一样)—女人(和男人不一样的)—个人(以独立的提升了的具体的千差万别的个人将做人与做女人统一起来)。
消费时代影视中的城市女性研究
作者: 王琴   来源: 民族艺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费时代   二律背反   城市女性   女性主体性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全面市场化的进程中,呈现出一种消费主义的世俗意识形态,中国的城市女性遭遇风浪之先,经历了困惑、迷茫及自我的分裂和挣扎。在新世纪的中国戏剧影视中为我们呈现了这一过程及女性主体性追求的二律背反的存在:消费主义的沉溺与主体性的虚妄;消费主义的理性与主体性的呈现。
女性主体性下滑和性别话语的差异——女性文学从小说到电影的思考
作者: 朱菊香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与电影   女性文学   女性主体性   性别话语  
描述: 女性文学在从小说到电影中,性别视角的转换导致女性主体性下滑和性别话语的差异。女作家从女性视角叙事,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女性性别话语;男导演从男性视角出发,剔除原著的女性主义倾向,彰显男性中心意识、美化男性形象。这种现象是普遍的。两性应该在平等对视的空间里交流对话。
厘清错误,重谈女性文学概念: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和《上海宝贝》为例
作者: 杨珩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女性主体性  
描述: 随着女性文学兴起,"女性文学"的概念出现了诸多不同的界定,本文着眼于对女性文学概念的正确定义,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和《上海宝贝》为例,经过对小说文本及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时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女性文学进行了明确的辨析。
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家庭意象
作者: 李国英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意象   五四女性文学   启蒙话语   女性主体性  
描述: 在五四女性文学中,家庭意象的变化勾画出了五四女性追求主体实现的轨迹,她们最初将家庭作为预设的反抗对象,在抗争的过程中感受着自我觉醒后的恐慌,经过迷茫和困窘之后,又探索着回归家庭,但无论是丁玲式的将个人家庭扩大为存亡攸关的国家民族的诉说,还是冰心式的改造和维持传统家庭方式的表达,本质意义上的女性主体都无法真正实现。
性别:女性文学研究的关键词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互文本   主体间性   性别视角   女性主体性  
描述: 新旧世纪之交的十来年,我国女性文学研究正在进行着静悄悄的学术转型,其标志是:女性文学研究的关键词正在由“女性”而转向了“性别”。由此,女性文学文本与男性文学文本甚至历史文化语境构成的“巨型文本”,将作为互为参照比较的互文本被纳入研究者的研究视野。性别的双性视角,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忧虑的话题,回到日常生活,也许能够有效地争取两性平等对话与男女主体间性的和谐。性别视角应是双性视角,应避免对性别视角的过度阐释。论文以现代女性文学研究引入性别关键词所带来的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例,阐明了以女性主体性为价值支点进行文本
论余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意识
作者: 熊锦华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体性  
描述: 本文选取了余华文本中最具普遍性的三种女性类型进行分析,分别是天使型、妖妇型、自主型。通过论述,余华小说中一直被评论界所忽视的性别问题得以明朗化。笔者认为余华并没有完全超越创作主体自我性别立场的局限性,塑造的女性形象没有完全表现女性的生命真实。他通过女性形象发出的仍然是男性的心声,显示的是男性对女性的内在欲望,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男权中心社会对女人的期望和控制,是传统男权的女性价值尺度在文学中的折射。
21世纪以来小说中“进城乡村女性”困境的文学书写
作者: 刘春洁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视角   身份认同   女性主体性  
描述: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城市和乡村逐渐产生了分化,在现代化的推动下,农民不断从乡村流向城市。20世纪90年代,乡下人进城成为一股潮流。到了21世纪,越来越多的乡下人进入城市谋求发展,许多作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文学书写,塑造了一系列进城乡下人的形象,其中不乏进城乡村女性的形象。笔者将目光聚焦于进城乡村女性这一群体,在对相关文学文本进行细读后发现,进城乡村女性在城市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境。然而,在一些作家笔下进城乡村女性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在另一些作家笔下她们的主体意识却又被不同程度地遮蔽,甚至抹除掉了。本论文关注
艾丽丝·门罗小说集《逃离》中女性主体性的建构
作者: 翟文静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艾丽丝·门罗   《逃离》   女性主体性  
描述: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女性作家,艾丽丝·门罗享有“在世的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等美誉。门罗擅长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观察平凡女性的琐碎日常,展现女性内心的欲望和挣扎,并从女性审视自我、审视家人、审视社会环境的角度表达对女性命运的关注。通过敏锐的观察和娴熟的笔法,门罗在其代表作品小说集《逃离》中刻画出六位颇具个性的女性形象,把平凡女性面临压力和选择时的彷徨、困惑和无助刻画得细致入微,揭示当代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深刻思考。本论文采用理论结合文本的分析方法,首先回顾了女性主义发展的三次浪潮
< 1 2 3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