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伍尔夫创作中的双重焦虑
作者: 孙萍萍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焦虑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女权主义运动的经典作家之一,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实践为出发点,凭借着一个女作家敏锐的性别意识,努力探索女性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囿于传统观念及文学写作规范的影响,她的焦虑是更深层次的,一是作家身份的焦虑,即伍尔夫对自身文学创新如何超越前代作家,如何摆脱传统写作规范以及自我超越的担忧;二是女性身份的焦虑,即作为一名女性作家,伍尔夫对潜意识中各种束缚女性创作观念的超越以及对女性叙事方式的探索。
打破美妙的幻梦——论女性主义作家安杰拉·卡特对传统童话的改写
作者: 姜彤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改写童话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选取流传最为广泛的法国佩罗童话和德国格林童话作为传统童话的样本,主要分析当代女性主义作家安杰拉?卡特对这些童话的改写。女作家通过这种改写不仅颠覆了传统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也通过在虚拟
中国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王亚辉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历史剧  
描述: 。 其次,本文引入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将女性主义介入传媒领域、电视领域、电视剧领域乃至其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的情况
基于女性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男性导演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温立红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男性视角  
描述: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女性角色是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一部没有女性角色的电影多少会让观众感到一丝沉闷和枯燥。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因此,当“女性主义”引进到中国之后,影视界
女性主义解读狄更斯作品中的“堕落女性”形象
作者: 孙颖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维多利亚时代   堕落女性   压迫   女性主义  
描述: 本课题从探讨狄更斯作品中“堕落女性”形象的渐变着手,通过分析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社会特征,为读者全方位地了解狄更斯作为一名男性作家的笔触,着眼点,及其文学教育责任提供了新的视角。 狄更斯的初期作品对“堕落女性”怀有同情心,但随着其在堕落女性避难所中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以及其作为男性作家的身份原因,他对堕落女性由初期的同情转化为对“堕落女性”性格的谴责,认为他们的堕落主要归因于其自身性格上的某种缺陷,比如虚荣、懒惰、贪婪等。他同时认为沦落的妇女可以通过移民,结婚,建立家庭而得到救赎。 本课题从女
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中女性形象的批评性比较分析
作者: 林蓉蓉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   典型人物报道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通过对1997-2006年人民日报中典型人物报道的定量分析以及批评性比较分析,并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评价,得出在报道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构筑与女性生存现状的不符。典型人物报道一方面强调了女性家庭主妇
《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志波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封建父权   林语堂   女性主义   女性  
描述: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博士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林语堂成功向西方社会介绍了东方文化与价值体系,在二十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大陆对林语堂及其作品的研究在1980年以后才走上正轨,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出现了所谓的“林语堂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林语堂的学术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有很大的空间可供探讨和挖掘。如同许多中国古典小说一样,《京华烟云》中也有大量的人物角色,尤其是女性角色。《京华烟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历史背景,即20世纪初至中叶的中国。当时中国人民遭受政权、神权、族权多重压
简·奥斯丁《劝导》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郭燕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劝导》   简·奥斯丁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中从她特有的女性主义角度对诸多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她不但对一些女性人物进行了详细描写,而且通过这些女性人物的特点突出了其能力和地位的提升。文学评论者对奥斯丁的名作都进行过了分析和评论。但是,迄今为止,对
李少红与关锦鹏女性电影的比较研究
作者: 赵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李少红   关锦鹏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电影在西方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与女权运动紧密相联,它非常强调女性的独立性。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闭关自守的格局被打破,西方女性电影及其理论,开始为国人所借鉴和参照。于是,中国电影不再只是以往的通过女性形象反映女性在婚姻、恋爱、家庭以及社会价值体现方面的变迁,而是着意从女性意识入手,思考女性的独立自主、自我意识、性别差异、主体性意识等等问题,这无疑使中国的女性电影开拓了表现空间。因而,我们也应多角度地透析和理解现阶段的中国女性电影,多层面地解读和评价现阶段的女性电影。本文首先对女性电影在内地与香港的
同情女性主义的男作家:福斯特与其笔下人物
作者: 黄书钦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同情   人物分析   福斯特   女性主义  
描述: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1879-1970)被认为是二十世纪英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塑造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本论文受女性主义的启发并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印度之行》中
< 1 2 3 ... 6 7 8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