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她们的声音——对谭恩美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张莉玲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谭恩美   女性主义  
描述: 觉》,《接骨师的女儿》也获得了商业成功和评论界好评。本论文以其四部小说为分析文本,基于女性主义思潮特点,研究谭恩美作品鲜明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 论文首先回顾了整个华裔美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了谭恩美的
电视新闻专题中的女性主义建构:央视《半连天》符号学解析
作者: 张恋恋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视新闻专题   符号学   女性主义   《半边天》栏目  
描述: 意识并未真正深入人心。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发展与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的引进,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大众媒介,如电视、杂志、广告中女性形象男权化的塑造问题愈来愈引起学界的重视
在“看”与“被看”之间
作者: 陈蕾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徐克   “看”与“被看”   女性主义  
描述: “看”与“被看”一直作为一对矛盾的“欲望”关系作用于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在男权社会的传统认知中,拥有绝对话语权的男性理所当然作为“看”的承担者,具有能动的选择性,而缺乏话语权的女性只能成为被动的窥视对象,成为影片中“一个空洞的能指”。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女性运动日益蓬勃,传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不能再满足观众的需求,于是银幕上一批看似坚强独立、颇具男子气概的女性应运而生。这种银幕革新带来的是对女性“看”还是“被看”的重新审视。但是换个面孔和身份,把以前男性角色所拥有的智慧、勇气、毅力乃至健强的体魄移植到女性角色
藏族题材电影之女性思考
作者: 马仁增草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藏族题材电影   思考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意识的电影至今还未出现,更难与男性叙事话语相抗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藏族女性这一少数族群镜像内外的真实。本论文以各种文化背景下的藏族题材电影作为研究对象,以女性主义批评为理论依据,就其中典型作品
《紫色》: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
作者: 张玉红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寻求   紫色   黑人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黑人文学呈现崭新局面,一批黑人女作家异军突起。艾丽丝·沃克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以长篇小说《紫色》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注目。这部反映黑人妇女生活的长篇小说曾荣获1983年美国文学界两个大奖---普里策奖、全国图书奖,1982年又获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提名,并于1986年改编拍摄成电影,引起强烈反响。此作在黑人文学和美国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艾丽丝·沃克的创作有其独到深刻之处。她的作品与传统黑人男性作家和美国白人女性作家的作品相比具有不同之处。黑人男作家只关注到黑人所受的
对《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燕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性政治   女性主义   性别话语  
描述: 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本文则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具体分析,解读女主人公萨拉这一人物对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女性形象的彻底颠覆,从而说明在萨拉反叛传统、自我放逐的背后,是其
夜间的镜像:女性视野下的中国电视剧
作者: 鲁瞻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镜像   女性主义   电视剧  
描述: 随着大众文化的兴盛,电视剧以多元繁复的风貌走向市场化、产业化。通过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情节设计以及各具风格的电视剧导演的不同视角,可以窥见男权话语下的电视文本为女性打磨的镜像。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扮演各种角色,她们身份性格各异,人生命运迥然。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从抹杀性别的革命女英雄,到受苦受难慈悲为怀的地母原型,再到女性意识萌动欲挣脱封建婚姻枷锁的普通农村妇女,女性形象不是作为无性的符号,就是仍然囿于传统女性的角色定位。女性始终是不可见的“他者”。 电视剧品种繁多,家庭伦理剧、农村生活剧、言情偶像剧、戏
中国小提琴艺术中的女性特色
作者: 曲煜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弦乐器   小提琴艺术   小提琴协奏曲   女性主义  
描述: 在近现代音乐史上,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乐坛上,小提琴是一件普及面最广、影响力最大、作品数最多、演奏者最强的外来乐器之一。这件具有优美音色的弦乐器,在中国遇到了与她的优美音色相切合的中国人的审美情调,因此迅速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器乐品种。在我国,她的发展虽然只有百余年历史,但却随着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展示了独特的风姿。在它的风姿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那些带有女性特色的优美旋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主旋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乎成为20世纪中国小提琴音乐的代表,也几乎成为中国人运用外来乐器
双性同体:谈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的女性角色
作者: 李薇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同体   《飘》   女性主义  
描述: 美国南方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只写了一部作品--《飘》,这部作品却为她赢得了美国小说界的两座最高荣誉—“普利策奖”和“出版商协会奖”。70年来,这部长达1000多页的小说始终位于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被喻为出版界的神话,销售量仅次于《圣经》。1939年,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好莱坞影片《乱世佳人》,一举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奥斯卡十项大奖。但在文学批评界,这本书却屡受挫折。大多数文学评论指责它“不平衡、有瑕疵、写法老套”,仅仅是一种“流行现象”,更多的是把矛头指向它背后的种族歧视
《我弥留之际》中艾迪与《八月之光》中莉娜之比较研究
作者: 白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角色   威廉·福克纳   内心冲突   女性主义  
描述: 威廉·福克纳对美国南方人民,尤其是对饱受煎熬的南方妇女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毋庸置疑,女性形象在福克纳的小说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从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被运用到福克纳研究中以来,福克纳作品的批评家们有一种
< 1 2 3 ... 5 6 7 ... 13 14 1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