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1683 条
-
正在觉醒的现代性别意识
-
作者:
金一虹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
男女平等
中国妇女
现代性
大众传媒
性别角色定型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性别观念
女性主义
-
描述:
当世界一步步走向世纪之交的时候,回顾与瞻望就成了必不可免的事。三月风拂又一春,自然而然地,我们想回顾一下,95世妇会后的中国妇女,在过去的一年中又有什么收获与发展? 可当我拿起笔来的时候,反不知从何下手,是写她们在96国际消除贫困年里如何通过“姐妹手拉手”、“小额巡还信贷”、“幸福母亲工程”等活动与贫困和愚昧告别,还是写她们
-
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总目录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应星
城市群
要素分析
高专学报
解读
总目录
生平
女性形象
新余市
女性主义
-
描述:
~~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年文章总目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证研究
社会性别视角
女子高校
学院
中国妇女
女权主义
总目录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女大学生
-
描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年文章总目录
-
她视界:代编辑手记
-
作者:
孟韬
来源:
中国摄影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编辑
视界
艺术家
表达方法
运动
艺术史
女性主义
男性
-
描述:
在几次女性主义运动之后,世界更加关注女性的存在。女人开始脱离男性观念的塑造和假设,走自己的路。女性主义运动经历了从争取与男人同等的权利,到研究男性目光对女性形象加以左右的澜源,最后还是回归到女性本身
-
一九九○年代吴天章作品中的女性寓意
-
作者:
薛怀琦
来源:
国立成功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同志
国家认同
同性恋
台湾美术
女体
吴天章
本土化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台灣藝壇上頗富盛名的當代藝術家吳天章(1956-),在1990 年代大舉啟用自主性女性形象和女性化男子形象作為作品的主角,在作品中各自展現了批判性和非批判性的性別意識,與台灣藝壇上歧視女體的主流風潮分別呈現謀合與對抗的狀態。吳天章曾自承致力掌握時代風潮,暗示性地暴露了他在作品中與歧視女性的主流風潮謀合的原因。然而,筆者的研究發現,吳天章部分具有性別批判意識的作品,是藝壇上少數不與歧視女體的主流風潮合謀的知名作品,因此,也使得吳天章意外地在台灣藝壇上,成為第一位在作品中呈現批判性性別意識的主流男性創作者。
-
挑战权威:安洁拉.卡特短篇小说中的性欲与暴力
-
作者:
李宏芸
来源:
淡江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短篇故事
父权
性
童话故事
二元对立
暴力
女性主义
性别压抑
-
描述:
透過安潔拉.卡特的短篇小說《染血的房間》,本論文旨在解構童話故事中深植的女性形象。卡特改編的童話故事加入了性與暴力於那些經典的童話故事中,像是白雪公主, 灰姑娘, 藍鬍子和美女與野獸,推翻了在父權思想體制下被壓抑的女性形象。卡特運用情色文學的元素,打破深根蒂固地男尊女卑的關係。藉由卡特的改編故事,女性從她們壓抑的性慾望中解放並且更進一步地提高了女性在歷史中的地位。 首章透過《雪孩》以及《掃地娘和母親的鬼魂》兩個改編《白雪公主》以及《灰姑娘》的故事顛覆了傳統童話故事中的二元對立以及對女性的刻版印象。我帶入
-
女性主义视域中的媒介研究
-
作者:
李敏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话语
视域
心理分析
边缘群体
女性形象
符号学
集体无意识
日常生活经验
媒介研究
相关理论
后现代理论
文化研究
价值取向
边缘化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传统媒介研究的“男流”观点宰制下,女性议题的被忽视、被边缘化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广泛吸收了后现代理论、文化研究以及心理分析、符号学等相关理论,分析探讨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女性话语、身体及其日常生活经验,为媒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并为其他边缘群体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经验。
-
文化英雄与性别叙事:对李连杰电影《霍元甲》的一种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王进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叙事
Huo
gender
Yuanjia
narrative
hero
Lianjie
文化英雄
cultural
李连杰
feminism
霍元甲
Li
女性主义
-
描述:
的同时,仍然落入父权主义和男权话语的历史叙事模式.运用当代女性主义理论,通过深入解读影片中的性别形象内涵,从而揭示出在民族英雄的历史叙事中被传统父权话语所遮蔽的性别批评空间.
-
幻影学门
-
作者:
周蕾
来源:
中外文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赞
电影研究
电影影像
认同政治
压抑假设
电影理论
莫薇
身份认同
电影
班雅明
电影景观
罗拉
女性主义
观阅情境
差异
-
描述:
我们今天的电影研究,充斥了认同政治的各式诉求,关怀放在文化族群如何自我再现。从电影过去被理论化的历史来看,电影研究不必然如此。早年焦点主要聚集在电影的新奇特质,可在视觉的层面复制物体的运动,精确程度超乎人类的视觉。班雅明1930年代论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举出几项电影出现的意义:首先是机械复制影像的能力,让画作的气晕败落、让原作的神圣性消失;其次是机械之眼无限渗透,影像随处可得,造就一门既民主又具前瞻性的艺术;最後是观阅层面带来的震撼效应,可作社会变革之用。不同的是1950年代的巴赞,在影像的本体论
-
桑塔格文艺思想研究
-
作者:
王建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式主义
新感受力
文艺思想
反对阐释
二元对立
艺术色情学
坎普
桑塔格
女性主义
苏珊·
快感
-
描述: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美国文化思想界的先锋人物,她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新知识分子”,是“在一个充斥着假相的世界里,在真理被扭曲的时代里致力于维护自由理想的尊严”的文艺批评家、文化批评家、作家,与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桑塔格文艺思想实质上是反对本质主义、形而上学和传统认识论的,她认为理性的东西靠不住,“现实”抓不住,主观是绝对的,客观是相对的,“现实”只能是一种有选择的“现实”,“真实”、“真理”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