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梦幻的挽歌——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解读罗拉的悲剧
作者: 黄雯静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纳西·威廉斯   《玻璃动物园》   罗拉   人格结构理论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是一部充满了悲剧色彩的戏剧作品。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从自身的残缺、家庭的影响和残酷的现实三方面分析女性人物罗拉的悲剧命运,并得出结论罗拉正如她的玻璃动物一样不堪一击,在她的旅途上独自哼唱着一曲梦幻的挽歌。
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园》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群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   田纳西·威廉斯   动物园   女性形象   主导地位   罗拉   女性主义   男性   阿曼   第二次世界大战  
描述: 一、引言《玻璃动物园》(1944)是美国杰出的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自传性作品,该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第一部具有戏剧史意义的戏剧作品,对美国戏剧乃至世界戏剧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作,《玻璃动物园》生动刻画了阿曼达.温菲尔德和她的女儿罗拉两位南方女性形象。剧中人
罗拉(能)得到她想要的一切(吗?):《快跑,罗拉,快跑》中的时间与欲望
作者: 英格堡·梅杰·奥西基   吕奇莹   来源: 世界电影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快跑   视觉形象   制作时间   导演   欲望   多媒体技术   汤姆·蒂克威   数码技术   快跑》   罗拉  
描述: 汤姆·蒂克威导演的<罗拉快跑>①(1998)引起了我们对该片时间和空间的思考.从影片开始古怪的钟摆与时钟到足球场上由上百人模拟上千人拼出的德文片名Lola rennt,影片反复表现了对时间与空间的关注.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它强调了本杰明·弗兰克林的那句名言"时间就是金钱".
幻影学门
作者: 周蕾   来源: 中外文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赞   电影研究   电影影像   认同政治   压抑假设   电影理论   莫薇   身份认同   电影   班雅明   电影景观   罗拉   女性主义   观阅情境   差异  
描述: 我们今天的电影研究,充斥了认同政治的各式诉求,关怀放在文化族群如何自我再现。从电影过去被理论化的历史来看,电影研究不必然如此。早年焦点主要聚集在电影的新奇特质,可在视觉的层面复制物体的运动,精确程度超乎人类的视觉。班雅明1930年代论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举出几项电影出现的意义:首先是机械复制影像的能力,让画作的气晕败落、让原作的神圣性消失;其次是机械之眼无限渗透,影像随处可得,造就一门既民主又具前瞻性的艺术;最後是观阅层面带来的震撼效应,可作社会变革之用。不同的是1950年代的巴赞,在影像的本体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