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传统选择呈现的当代风景:评傅天琳的女性、母爱和儿童诗歌
作者: 张中宇   来源: 中外诗歌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   儿童诗歌   傅天琳   母爱   女性诗歌   传统女性   女性主义   男性霸权  
描述: 女性诗歌傅天琳关于女性的诗歌有自身的特点.不但不同于现代女性主义诗人的女权话语对所谓男性霸权的“反抗“或女强人梦,也不同于另一位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以昭示平等为特征的“木棉树”,傅天琳似乎更愿意固守传统女性的宁静乃至柔弱。在傅天琳笔下,粗犷雄健的男性形象和依依的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论《水浒传》中的婆惜之死
作者: 秦军荣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传   男主人公   作者   男子   阎婆惜   修辞学   女性形象   男人   女性主义   宋江  
描述: 《水浒传》里,很多女性都是作者预先设定的陪衬符码,是一种从属意义上的修辞学,"她们的存在旨在烘托男主人公的‘真正的男子汉’的形象,即所谓使男
发现女性上帝:20世纪女性主义神话学
作者: 叶舒宪   来源: 民间文化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20世纪   女性主义者   希腊神话   上帝   潘多拉   女神崇拜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神话学  
描述: 神话学发展到20世纪中期,迎来了一场空前的大变革,那就是女性主义神话学作为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迅速崛起,引起整个知识界的振动和热烈的学术争论。本文从三个方面透视女性主义神话学的重要进展:以女性主义观点
男权话语主导下的女性电视形象
作者: 饶岚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社会性别意识   性别歧视   刻板印象   女性地位   女性传播   电视媒介   女性形象   男性   女性主义  
描述:女性主义的立场和视角考察电视媒介的传播,电视媒介对男性和女性呈现的频率有很大的差别,焦点报道的次数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对女性的忽视和性别歧视等现象。
一个私人部位的公众观
作者: 杨东晓   来源: 新世纪周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哺乳   男权社会   乳房   审美   女权运动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商业   丰乳肥臀  
描述: 乳房无奈地被附加上阶级的、政治的、审美的以及商业的功能,天经地义的哺育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被强调和提倡
女性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问题与探索
作者: 霍红   来源: 新闻天地(论文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生存与发展   新时期   主流文化   媒体   传媒   电视频道   女性形象   和谐   女性主义  
描述: 所谓女性传媒,惯常的说法就是以报道女性、反映女性生存状态为主要内容的传媒。这话并不错.但问题是在以男权文化为主流的社会里.若是站在男权文化的视觉来报道女性、反映女性生存状态.则不能称之为真
女性艺术家之性别意识抉择
作者: 孙欣   陈浩波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女性群体   权力关系   女性意识   女性身份   女性生理   传统女性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现实物象只是观念表达的载体,真正的艺术家需要独立的自我观念表达,并在画面的现实物象中找到某种社会、文化、权力关系,而不是简单地、笨拙地面向和再现眼中的现实。在男权视觉经验所表现的女性图像中,女性所处的境遇往往存在以下三种状况:被动观看的、带有诱惑倾向的以及满足男性审美趣味趋向的。这三种状况之中,无论哪一种都需要以男权主流社
为她们的新形象感伤 杨帆绘画中的女性主义态度
作者: 朱其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帆   中国社会   成长   转型期   消费社会   新形象   主导   感伤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作为一个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一代,青年女画家杨帆一直在她的画面上描绘她那一代或者她那一代之后更年轻的女性形象。杨帆自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中国社会转型期间新一代青年女性自我塑造和成长的文化背景,在中国进入消费社会和大众流行文化占主导的时代,新一代青年的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女性形象的塑造。而杨帆绘画的主要视觉主体就是新一代女性形象。
斗转星移 命运依旧——《小芳》歌词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李林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女性意识   男权中心   爱情   女性形象   男人   品质   女性主义   男性   中国女性  
描述: 流行歌曲《小芳》在1992年唱响大江南北,其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李春波顿时窜红,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它讲述了一个下乡插队的男知青“我”与当地的姑娘小芳相恋,后来为了返城,又毅然将其抛弃的爱情故事。字里行间表露出多年后,“我”的愧疚之心和胸口“朱砂痣”隐隐作痛之情,感动着每一个曾经沧海桑田的人。这正是男性作词家的技巧和成功所在,通过美化和浪漫的表现手法来淡化小芳的悲剧色彩,以此来遮掩男人对女人背弃和毁灭的事实,千方百计地把个人的罪孽嫁祸于时代。但是,任何一个有女性意识的人,都能够意识到:《小芳》是一首弃妇的挽歌
论池莉小说中的“黑夜意识”
作者: 徐书奇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思想意蕴   池莉小说   八十年代   《女人》   女诗人   翟永明   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论池莉小说中的“黑夜意识”
< 1 2 3 ... 164 165 166 ... 167 168 16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