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波伏娃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作者: 罗婷   王芳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理论   波伏娃   中国  
描述: 作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大师与存在主义作家的波伏娃 ,为中国读者所喜爱。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她的女性主义理论 ,尤其是《第二性———女人》在中国学术界广为流传 ,为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 ,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威廉·福克纳代表作中毁灭式女性形象的分析
作者: 赵晨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毁灭式女性形象   威廉·福克纳   代表作  
描述: 作为1949年诺贝尔文学获奖者,威廉·福克纳既是20世纪美国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美国南方文学的著名代言人。他一生共创作二十部长篇小说,六部诗集以及七十多部短篇小说。威廉·福克纳写作中所关注的“邮票般大小”的故乡—美国南方,使他创造出享誉整个文学界的“约克纳帕塔法体系’体系中共有六百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穿插交替出现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之中。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角色中,女性形象无疑在威廉·福克纳作品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毁灭式女性形象更是吸引了众多的文学批评家和研究威廉·福克纳学者们的注意,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女艺术家传记电影研究
作者: 姜菁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女艺术家传记电影   女性意识  
描述: 本文以女艺术家传记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此类影片的分析以论证这一题材对于女性电影创作的积极意义。传记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类型,首要目的是塑造曾经真实存在的人物形象,这自然离不开对人物人生经历的再现、心理世界的描写和精神状态的表现。艺术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女艺术家的情感世界无疑更加复杂,往往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情感和生活经历,她们的生活亦或是艺术创作往往具有反抗男权的意识及女性自我表达的意义。这使女艺术家传记影片较之其他传记影片,不仅同样拥有现实主义的美学精神,而且因传主的“艺术家”身份使得影片的表达方式多样化,
一种颠覆性的力量—西蒙娜·德·波伏娃女性主义理论
作者: 席宇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历史局限   波伏娃   影响  
描述: 西蒙娜·德·波伏娃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她的一生都致力于探索和实践女性解放的出路。她是女权运动的先驱,在法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她是一位先行者,也是一位开拓者。她那灼灼其华的思想精髓,不仅流淌在富含女性细腻情感的笔调中,更是一座在黑暗中为向着自由平等的未来挣扎着前行的女性群体指明前行方向的明亮灯塔。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她把主要精力都集中放在了妇女研究方面,1948年2月,《第二性》的第一章节“女人与神话”在《现代》杂志上连载,1949年6月,第一卷《事实与神话》出版,同年的11月第二卷《当代女性》出版,随后,波
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研究
作者: 沈敏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电影评论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美国女性主义电影  
描述: 被传统理论定义的女性主义电影是一种立足于女性特征,以女性为叙事主题,并且以女性为主要收视目标的文艺表达形式。然而这一电影类型在以男性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中地位甚微,其结果褒贬不一。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对自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女性电影作一探讨。女性主义电影生动地展现了以女性为主体的特征,打破了男性占支配地位的好莱坞传统电影叙事形式,塑造了坚强、独立、事业成功的女性形象,充分展示了女性主义的文化特征,为女性主义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文本,不仅使女性在电影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为提高女性地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男权世界的局外人
作者: 岳欣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清教主义   南方女性   集体无意识  
描述: 福克纳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大量身体受摧残,精神受桎梏,尊严被践踏,性格被扭曲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宗教文化背景对作者创作倾向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剖析作家笔下女性形象的性格形成及命运演变的缘由。以女性主义理论为依据重新解读两类女性范式(传统女性范式及叛逆女性范式),并结合集体无意识和精神分析法的相关观点再现深受男权思想和清教主义压制和迫害的南方女性的不幸遭遇,以及她们为争取个体的独立和幸福向男权体系社会发起抗争的过程。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之嬗变
作者: 姚昌美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趋势   女性主义批评家   女性主义  
描述: 本论文以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了解和借鉴为基础,在广泛阅读和考察中国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前提下,整合了最新研究成果。以对女性意识的认识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呈现出的与世界对话与交流的特征为背景,力图展现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富有本土特征的理论图景,概括和归纳出其发展变化的轨迹与趋势,提出了一定的理论建构设想。 第一部分:整体性出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80年代初中国当代女性主义理论家们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和吸收、借鉴,以及在此条件下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在80年代中后
波伏娃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作者: 罗婷   王芳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理论   波伏娃   中国  
描述: 作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大师与存在主义作家的波伏娃 ,为中国读者所喜爱。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她的女性主义理论 ,尤其是《第二性———女人》在中国学术界广为流传 ,为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 ,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全文:作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大师与存在主义作家的波伏娃 ,为中国读者所喜爱。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她的女性主义理论 ,尤其是《第二性———女人》在中国学术界广为流传 ,为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 ,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电视传媒与妇女现实生活
作者: 穆宏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电视节目   电视传媒   妇女生活   女性形象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Western feminist theories)随着60年代西方女权、人权运动的发生而发展起来,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对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译介,并且开始了中国自己的理论探索和在批评实践中的应用。在大众传媒领域,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女性主义文学
Personajes femeninos en la obra Como agua para chocolate de Laura Esquivel a través de una perspectiva feminista
作者: 叶杨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劳拉·埃斯基韦尔   父权压迫   《恰似水之于巧克力》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劳拉·埃斯基韦尔的处女作《恰似水之于巧克力》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揭示了在墨西哥革命背景下的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和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忽视、被压制的“他者”地位,探讨了女性不幸的社会根源和及其自身原因。本文主要围绕其中四个女性角色,重点分析她们的权力关系、人物发展和对自由的探索。固守陈规陋习的寡妇家长艾莱娜独断专行,以侍候她一辈子为借口不准蒂塔出嫁。父权制社会的压抑与束缚最终让蒂塔在渴望自由与独立的过程中,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开始了对爱情的独立和自由的探索。而在赫特鲁迪斯身上,我
< 1 2 3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