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莎翁悲剧中女性的三位一体
作者: 王尔奇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丽叶   麦克白夫人   苔丝狄梦娜   女性主义批评   三位一体  
描述: 作为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杰出的作家之一,莎士比亚在欧洲文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诚如他同时代的本·琼生所说,他“是时代的灵魂”。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作家,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近些年来,东西方莎士比亚批评浩若烟海,信手拈来,这正是莎翁魅力所在。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读者也就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尤其20世纪中后期以来,莎翁批评更是流派纷呈,一片繁荣。但是,大多数批评要么集中在莎翁的理论创作上,要么集中在莎翁单个作品上而且重点刻画的基本是男性主人公,女性形象的分析通常被边
奥斯卡·王尔德社会喜剧中的女性角色
作者: 王佳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奥斯卡·王尔德   父权制度   社会喜剧   女性角色   女性主义批评  
描述: 奥斯卡·王尔德是一位引人注目且饱受争议的人物,他为英国,甚至世界文学史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社会喜剧《认真的重要性》、《理想丈夫》、《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以及《无足轻重的女人》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可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它们都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本论文致力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来分析这些社会喜剧中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并探索她们的命运。 全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王尔德的社会喜剧,学术界对他及其作品的研究,并结合伍尔夫以及肖瓦尔特的思想提出本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女性主义批评。第二章分析了恋
《厨房》—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
作者: 江功艺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和谐共处   性别自由   女性意识   《厨房》   女性主义批评  
描述: 一九八七年,二十三岁的吉本巴娜娜凭借其创作的小说《厨房》获得第六届海燕新人文学奖。第二年,《厨房》又获得第十六届泉镜花文学奖。对于吉本巴娜娜的成名作《厨房》,先行研究多集中于对小说的文体、内容上的评价。《厨房》也因此被总结评价为是一篇内容如童话般明白易懂,书面文字表现和日常生活表现两种用法在小说中被巧妙组合而成的小说。但是,对于从女性主义批评这个角度来研究《厨房》的论文却甚少。本论文抓住《厨房》中透出的女性意识,力图从女性主义批评这一视角来重新解读《厨房》。在女性主义批评诞生之前,无论是女性作家还是女性读
颠覆菲勒斯中心主义
作者: 仇湘云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菲勒斯中心主义   女性话语   叙事   女性主义批评  
描述: 多丽丝·莱辛(1919-)不仅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而且是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性作家。莱辛经历独特,有着强烈的社会和文学使命感。她独特的女性意识贯穿于其整个文学作品之中,《十九号房间》、《青草在歌唱》、《暴力儿女》等作品均充分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莱辛在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中成功地塑造了以安娜为代表的自由女性形象,以犀利的笔锋揭示了女性在现代工业社会和男权社会中所遭受的压抑和束缚及其尴尬的边缘失语状态,该书被后来的女性主义者奉为必读的“圣经”。本论文选用了《金色笔记》作为研究对象,尝试把女性主义批评理
《小城畸人》和舍伍德·安德森的女性视觉
作者: 蒋丽香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城畸人》   舍伍德·安德森   女性视觉   妇女   女性主义批评  
描述: 发表于1919年的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城畸人》成功地塑造了处在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时期中西部乡镇背景下心灵扭曲、行为怪异的精神上的“畸形人刀的群像。在这本由二十五篇有着内在联系的故事组成的书中,女性人物大约有三十三个,直接以女性人物为主角的故事多达十篇。作者对书中女性人物浓墨重彩的描写贯穿始终,深刻地描绘了小镇上女性所遭受的无法表达的痛苦和挫折。 本文宏观梳理《小城畸人》中的女性形象的群体特征,认为本书中的女性无论是作为母亲、妻子或情人还是小女孩,都无法逃脱孤独和失落;然而以乔
文革后女性写作的主题流变及书写策略
作者: 郭冰茹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书写策略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性别意识   主题流变  
描述: 女性写作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日益受到批评界的重视,但是并没有得到整体研究。本文将文革后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作为研究范围,将女性写作的主题流变和书写策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女性写作中主题流变的梳理、对女性写作书写策略的分析来探讨文革后女性写作的发展过程,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本文认为文革后的女性写作的主题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八十年代初期带有性别意识的女性写作的出现;二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凸显性别意识,反抗男权中心的女性写作出现,三是1997年以后反叛社会规范的女性写作出现。 体现女性反叛精
《人生的枷锁》的女性主义解读——三个女性形象剖析
作者: 蔡淑红   李健莉   高文宴   来源: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悲的“天使”   人生的枷锁   理想女性   毛姆   女性主义批评   女恶魔  
描述: 女性主义批评是2 0世纪文学论坛中颇具颠覆型的革命。它从全新的角度审视了文学史,文学现象以及经典作家和作品,揭示了文学领域中想来被忽略的层面。论文利用女性主义批评分析了毛姆«人生的枷锁»中几个与主人公菲力蒲有重要关系的女性包括凯丽伯母、米尔锥以及萨拉。她们分别代表了毛姆心目中女性的三种形象——可悲的“天使”、“女恶魔”和理想女性。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做出分析,以至重新的阐释,发掘小说中毛姆含而不露女性观。
男权意识视野中的女性: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原型探析
作者: 朱立冬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创作   神话原型   女性主义批评   男权意识   王朔作品   女性形象  
描述: 对于王朔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但对于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则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拟在充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作品为依据,从神话原型和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来解读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本文将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类进行分析:才貌双全的少女;
《一位贵妇的画像》中的三位女性受害者:从女性主义批评解读
作者: 原亚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亨利·詹姆斯   《一位贵妇的画像》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受害者  
描述: 亨利·詹姆斯是卓越的美国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他被认为是19世纪后期美国三大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其他两位为马克·吐温和威廉·豪威尔斯。《一位贵妇的画像》发表于1881年,是亨利·詹姆斯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作品丰富复杂的心理描写标志着詹姆斯文学生涯的成熟。詹姆斯通过精湛的叙事技巧,成功地描绘了伊莎贝尔·阿切尔,梅尔夫人和潘西三位女性形象。基于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一位贵妇的画像》中沦为父权制社会受害者的三位女性形象,并且分析詹姆斯是如何揭示身处男性统治的社会中女性的真实处境。
《黑暗的心》之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邓建英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暗的心》   不可靠的叙事者   叙事话语   女性主义批评   康拉德   男权意识  
描述: 约瑟夫·康拉德向来被视为以讲述男人的故事,观照男性世界而著称的作家,其享有“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中篇小说”之誉的作品《黑暗的心》往往被引为体现康氏雄健风格的代表之作。论及其作品的女性观或女性角色时,以男性为主体的康拉德评论家通常流露出两种批评倾向,或称赞其善于张扬男子汉气概,善于驾驭诸如殖民主义一类的重大题材,或指责其作品潜存着对女性的敌视以及浓厚的男权意识。这些评论不无道理,却往往忽略了文本深层结构中隐含着的重要女性形象;混淆了康拉德与小说的主要叙事者马洛之间的界限,将后者的男权意识归咎于作家本人。
< 1 2 3 ... 7 8 9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