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权威的建构与消解
作者: 王会霞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建构和消解   权威  
描述: 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爱略特以其小说严肃的道德主题、哲理性的语言而跻身该国“伟大的传统”之列,与亨利·詹姆斯和约瑟夫·康拉德等男性作家并驾齐驱,同时,她又力图书写女性的命运,细腻地刻化女性的心理,与奥斯丁等同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作家的典范。但是,作为处于维多利亚时期亚文化群的女性作家,她始终带着自身不可消解的矛盾,她同情女性又不时表现出对男权的认同,她遵循女性作家的话语规则却又时时落入男性话语的圈套,这一矛盾表现在她对女性的叙事之上,存在着建构和消解女性权威的悖谬。 本论文以女性主义叙事学
乔治·艾略特小说女性主义叙事话语研究
作者: 王丽英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叙事话语   乔治·爱略特  
描述: 经典叙事学意味着客观与抽象,具有精确性、符号性和技术性。女性主义意味着主体经验与政治参与,具有概括性、模仿性和政治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叙事理论研究的复兴,开始注重读者和社会历史语境的作用,认为应当把小说的形式审美研究和小说的社会历史语境结合。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在分析叙事形式时,把性别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女性主义理论构成叙事学理论的一个因素,丰富了叙述学理论。作为跨学科派别,女性主义叙事学将叙事形式分析与性别政治分析融为一体。 本论文正是立足于近几年对爱略特小说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叙事话语策
《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解析
作者: 于芳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叙事权威   作者型声音   叙事技巧  
描述: 现代主义先锋小说家,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曾认为现代主义文学的潜势应是让女性“书写女性”。然而面对现代主义当时的历史背景,女性主义作家的作品很难在文学浪势之中获得评论家及大众读者的一致认可,在主流男性叙事权威的压迫中树立自己的叙事权威。伍尔夫在以男性叙事权威的压制与女性主义意识处于边缘意识形态的双重压制下,成为难得获得男权评论界认可的女性作家必然有其特别的叙事策略。在现代主义文学发展迅猛之时,人们逐渐意识到经典叙事学的众多弊端,而同时,女性主义也走入了发展的瓶颈。前者过分重视理论与规范模式,而后者一
殷熙耕男性第一人称小说的性别立场研究
作者: 谢琼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女性小说   性别立场  
描述: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韩国女作家殷熙耕的男性第一人称小说,文章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女作家使用男性第一人称叙述声音这一特殊的叙事策略以及相关叙事策略的分析,探讨作者的性别立场以及文本的性别政治意义,并进一步阐发该类文本之于女性文学发展的意义。殷熙耕是90年代新登上文坛的韩国女性作家,1995年以中篇小说《二重奏》获得韩国东亚日报新春文艺奖,从此登上文坛。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鸟的礼物》、中篇小说《妻子的盒子》、长篇小说《汉城兄弟》等,其中《妻子的盒子》于1997年获得韩国文学最高奖项李箱文学奖。在
性别叙事视阈中的新女性形象:重新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作者: 毛靖   来源: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读者性别身份   性别叙事   整体细读   话语权  
描述: 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以丰富的叙事层次和声音塑造出神秘多变的女性形象萨拉。借鉴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对叙事话语与性别身份关联的研究和整体细读的方法,从性别叙事的角度重新解读萨拉的女性形象,分析福尔斯如何在男性叙事语境中还原一个从文化他者到独立主体的新女性形象,并借此窥探福尔斯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女性观。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论《空床日记》中的话语研究模式
作者: 周沛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空床日记》   叙述视角   叙述声音  
描述: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其作品《空床日记》以新颖的叙事技巧、丰富的叙事层次,叙述了一位年岁渐老,与丈夫离婚,被孩子抛弃的柔弱女子坎迪达·威尔顿成功追寻和认识自我的故事。本文借鉴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对叙事话语研究,从女性主义叙事的角度解读《空床日记》,进而思考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
女性声音与男性眼光:关于《纯真年代》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作者: 陈洁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眼光   声音   华顿   纯真年代  
描述: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8-1937)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在她充满女性主义意识的小说《纯真年代》中,她塑造了两个互为对照的女性形象:梅和埃伦。为了避免女性作家身份给创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华顿采用了以男性人物纽兰为中心的叙事格局,并以后者的眼光来刻画两位女性人物。同时,她又通过对(故事外)叙述者叙事声音与人物叙事眼光之间关系的巧妙调节,在文本中有力地渗透了她的创作意图,尤其是她所想表达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叙事形式与性别意识:莫里森小说《恩惠》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作者: 谢梅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女性主义叙事学   《恩惠》   性别意识   叙事形式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2008年发表的第九部小说《恩惠》叙述了北美殖民地初期一位黑人母亲“卖女为奴”的故事。与忽略文本历史语境的经典叙事学不同,《恩惠》是一个由特定的历史阶段、性别、种族、阶级等历史语境元素组成的文本,独特而复杂的叙事形式与特定历史阶段的性别和种族所带有的意识形态形成了文本的发展张力。莫里森通过对叙事策略的操纵展示了女性作家的叙事权威,达到了文本中女性人物故事讲述目的,使得小说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特征。
《铁嘴》双重意识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作者: 李方木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铁嘴》   贝里尔·弗莱彻   《伊利亚特》   双重意识  
描述: 贝里尔·弗莱彻的《铁嘴》将叙事聚焦的主体从传统的男性注视转向女性的内省与审视,实现了对《伊利亚特》的颠覆性重写。融合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经典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成为解读《铁嘴》叙事结构意义编码的阿里阿德涅丝线。弗莱彻通过综合运用不同形式的人物自由话语,使史诗中边缘化的女性人物从审美客体上升为审美主体。叙述声音与视角在文学文本与电影脚本之间的频繁切换映射出弗莱彻固有的双重意识。借用书信插章,弗莱彻挑战传统的女性叙述规约。弗莱彻将文学文本与古典神话、生活现实与艺术创作、个体失落与民族身份拼接
女性话语权威的曲折建构: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解读《叔叔的故事》
作者: 来瑞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话语权威   话语分析   建构   话语缺失  
描述: 解构男性话语权威绝不仅仅是女性主义叙事学及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的目标所在,建构才是目的。继续我们对《叔叔的故事》的文本解读,尽管我们具体探讨过文本中叙述者对于男性话语权威的解构,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女性的话语权威却并没有相应的在文本内建构起来。实际上,小说文本内女性人物的话语总体上是缺失的,而这正如实地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女性言说的境况,即仍旧处于一种失语或沉默的状态。不过,女性作家本人却通过一种自觉主观化的话语和近乎执拗的言说方式在从现实世界到文本虚拟世界的交界面建构起了一种特殊的女性话语权威——女性叙事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