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哀歌一曲 悲金悼玉——《源氏物语》为谁而作?
作者: 陶力   来源: 国外文学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自我意识   哀歌   女子   贵族   悲剧命运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小说   婚姻制度  
描述: 一表面看来,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巨著《源氏物语》,无疑是一部以男性为中心的作品。然而,一经深入分析我们便可悟到,紫式部人物塑造之重点,创作之要旨,似不在须眉而在裙衩。这部以风流公子猎艳史串连起来的长篇,着意展示的是贵族制度下妇女的悲剧命运,小说中女性群象整体的份量与意义,也大大超过了男性主人公。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一部女人为女人而作的、女人为女人鸣不平、呼唤人的地位和尊严的划时代巨著。以这个角度来透视其
恣肆之美:《关雎》、《蒹葭》审美之维
作者: 成旭梅   来源: 语文学习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乐之   女子   男子   语文学习   诗经   审美之维   爱情   硕人   女性形象  
描述: 《诗经》中的"人情",非"恣肆"二字不可括。《静女》男欢女爱的浪漫温情,《女曰鸡鸣》和美的家庭之乐,《氓》爱与非爱的决绝,《伯兮》对征夫干渴的思念……爱了就爱了,恨了就恨了,没有所谓甜蜜的忧伤、含泪的微笑,其情之饱满、之纯粹、之斩截、之坦荡,令人在酣畅淋漓的感动中不能自已。这是《诗经》在生命本源意义上予俗常人生的震撼。《关雎》、《蒹葭》是《诗经》的两个经典篇章
商战背后的女性情结:评梁凤仪的财经小说
作者: 曹维劲   来源: 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业战争   女作家   梁凤仪   香港   女子   爱情故事   女性情结   财经小说   男人   女性形象  
描述: 与其说梁凤仪的一系列财经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一场场波谲云诡的商业战争,还不如说女作家给读者们讲了一个个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 诚然,女作家凭借其“商家历练与经验”和文学创作的卓越才能,为我们精心描绘了一场场商业战争的方方面面:拍卖场的
南北朝乐府情歌妇女形象比较
作者: 房聚棉   来源: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夜歌   女主人公   女子   民歌   婚姻   情歌   爱情诗   南朝乐府   女性形象   南北朝  
描述: 仲卿妻作》等等。南北朝乐府中也有大量的歌咏青年男女婚姻爱情的诗篇,而且多以女子口气发为吟咏,抒发感情。但由于历史的、民族的、政治,经济以及地理环境的原因,又造成南北朝乐府情歌特别是
秦罗敷:汉代那最美的女子--我读《陌上桑》
作者: 杨志学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贵妃   使君   女子   美的历程   赵飞燕   采桑女   《陌上桑》   汉代乐府   女性形象   罗敷  
描述: 《陌上桑》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它写一个美女的故事。我觉得《陌上桑》这首诗的一个重要贡献就在于它把当时最美的女子给我们留传下来了,这女于就是采桑女秦罗敷。汉代还有一个美女叫赵飞燕。赵飞燕和后来的杨贵妃一起成了美女的代称。但赵飞燕是宫中美女,做了皇后,所以我觉得她的美和秦
短发的美丽与哀愁
作者: Yolandia   柏宇   来源: 风采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娱乐   中性风   头发   女子   时尚   女明星   无数   女性形象   世界  
描述: 前阵子忽闻李宇春以绝对优势被广大网民推举为四川第一美人,这一来可炸了锅了,广大玉米同胞为之欢欣鼓舞,也有无数正义者连连慨叹如今审美之病态。这事儿就权当网络胡闹,不过要认真起来,蜀地自古的美女那是多了去了,大概从100名开始数也轮不到春春。只是事有凑巧,据说大西洋那边已经有英国李宇春Agyness Deyn异军崛起,有超过20家国际媒体预言她将超过前辈Kate·Moss,也有英国著名娱乐杂志《Tatler》将其评为年度最有型女性。看来中性审美还是个世界大同的事儿,没有李宇春也会有千千万万个张宇春、徐宇春,端
试论仕女画“秋风纨扇”的艺术图式与审美意趣
作者: 杨红红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趣   女子   唐代   人物画   图式   艺术形象   仕女形象   女性形象   仕女画   题画诗  
描述: 仕女画是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她以特定的女性人物为表现对象,通过传统的笔墨和技巧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图式的仕女形象,传达出特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念,在人物画史上有
试论《国风》中家庭婚姻诗的女性形象
作者: 徐送迎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生活   精神面貌   女子   家庭婚姻   诗经   丈夫   别林斯基   《国风》   社会状况   女性  
描述: 试论《国风》中家庭婚姻诗的女性形象
对镜竟何如?
作者: 孟晖   来源: 缤纷家居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化妆品   宋墓   镜台   女子   支足   画面   新密   女性形象   坐具   中国女性  
描述: 圆镜架设在镜台上,一位女子亭亭对镜,一手扶住头上的冠子,另一手把固定冠子的长簪插入冠根,这,就是河南郑州新密平陌宋墓西南壁上“梳妆图”所表现的内容。但惹人兴趣的是,画面当中,一座矮足大榻横放在
如花美眷 民国时期大众媒体中的“女性”图像
作者: 姚玳玫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例   民国初年   女子   吸引读者   画面   封面   图像   大众媒体   女性形象   仕女画  
描述: 19世纪20至30年代,上海的媒体业已是高度发达,铺天盖地的出版物上缀满各种“美女”图像。“封面女郎”在文艺类、电影类、生活消闲类刊物中,变得不可或缺,成为刊物的形象代言人。这种体例的产生意味深长,它为早期的大众媒体开辟了类似于亨里克·达尔(Henrik Dahl)所说的说服性传播的途径。中国的媒体业萌生干晚清,成熟于民国初年。其成熟的标志之一便是将中国人以文字阅读为习惯的方式加以扭转,在图像阅读上做文章,
< 1 2 3 ... 7 8 9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