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作家】搜索到相关结果 621 条
-
从龙船到飞鸟:女性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掠影
-
作者:
金燕玉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文化启蒙
女主人公
八十年代
审美态度
女作家
女性意识
中国女性文学
超性别意识
二十世纪
-
描述:
站在世纪之交,蓦然回首,我感到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景观恰像一只龙船,它从水面刚刚浮起,头尾翘首昂扬,中间则平平如也。伴随着“五四”狂飚,女性文学的平地崛起,作为新文化启蒙和妇女解放运动的
-
悄悄的行动:8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小说的性爱意识
-
作者:
黄开发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80年代
女主人公
女性经验
女性小说
女作家
王安忆
父权制文化
女性主义
男性中心主义
性爱意识
-
描述:
这里所说的女性小说指的是由女作家创作.真实地表达女性经验,带有明显的女性话语特征的小说本文。和80年代中期以前一样,在80年代中期以后的女性小说中性爱内容仍然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女性意识其它
-
飞出笼子去唱——从“蓝袜子丛书”看女作家的自强不息
-
作者:
钱满素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丛书
女作家
袜子
部分和
女性意识
写作
主要表现
男性意识
作品
女性文学
-
描述:
十卷《蓝袜子》荟萃了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几百位作家的作品,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两点:一是这些作家都是女性;二是这些作品主要表现女性意识。作家就是作家,女作家无非碰巧是女性的作家。人们并不称“男作家
-
“三军”并起拓新路──漫话海外华文文学(下)
-
作者:
潘亚暾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拓新
中国文学
女作家
作家学者化
欧美华文文学
华文作家
儒商作家
女性文学
东南亚华文文学
-
描述:
“三军”并起拓新路──漫话海外华文文学(下)
-
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主题批评
-
作者:
张福贵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妇女解放
女作家
女性意识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命运
五四时期
五四新文学
二十世纪
五四以来
-
描述:
女性文学即女性作家以妇女问题和女性命运为内容所创作的文学。基于妇女解放是一个世界性大主题的认识,从社会批评的角度对五四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的历史与今天的现实进行描述,便是本文的目的。从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可区分为三种时代: 五四时期。最初的是爆发期,提出母爱与自立的道德主题。三十至七十年代。长期的消融期,溶入于普遍的政治主题。“文革”后时期。二次爆发与升华期,在女性意识
-
并非自觉的女性内审意识:论张爱玲等女作家群
-
作者:
于青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解放
张爱玲
女性内审意识
女作家
女性意识
传统意识
深层意识
个性解放
女性文学
作家群
-
描述:
四十代曾出版过一本小册子名曰《蛇与塔》:其寓意为妇女到哪里,对妇女的压迫、虐待、轻视、玩亵便到哪里,社会之塔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走出伊甸园的娜拉们的前途。女性意识最初与社会的交锋中,暴露出女性深层意识中传统意识的顽习。当五四掀起的个性解放运动趋于低潮时,女性意识的先天匮缺也导致女性文学落入低潮。从表面上看,落入低潮的女性文学多是写了女性的苦闷,表露出她们在社会之塔的重压下艰难挣扎的窘况。与女性意识觉醒期的昂扬奋发相比愈显其苍凉。但当我们透过这层苍凉的气氛而注目女性文学所渲泄的实质时,便会发现,女性文学的低潮
-
检阅女性文学 开扩出版空间——作家专家评“红罂粟丛书”
-
作者:
赵中伟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丛书
罂粟
女作家
空间
教育出版社
作家作品
中国当代
女性写作
文学发展
女性文学
-
描述:
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红罂粟丛书”后,曾在北京举行一次中国当代女作家作品讨论会,作家专家们的发言不仅多方面评论了这套好书的价值和意义,还探讨了女性文学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特摘载于下。——编者
-
上海屋檐下——从三位女作家看“海派”女性文学的魅力
-
作者:
于青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作家
上海
王安忆
魅力
“海派”
作品
女性文学
屋檐
小说
-
描述:
初读张爱玲的小说,便感觉出她那独特的“风味”.她那种关注于女性命运的亲切和执著于日常小事的贴已,让人平生出一份生命的情趣.再研究张爱玲的小说,又疑惑许多评论者把张的作品标榜为早期的“正统海派文学”,是否恰是因了这份“亲切”和.“贴己”呢?这份疑惑终于被张爱玲自己的文章解释了:“我为上海人写了一本香港传奇,写它的时候,无时无刻不想到上海人,因为我是试着用上海人的观点来察看香港的,只有上海人能够懂得我的文不达意的地方.我喜欢上海人,我希望上海人喜欢我的书.”(《流言·到底是上海人》)以“上海人”的观点来写文,
-
多姿多彩的“思想表情”──关于中国当代女作家作品的一次鸟瞰
-
作者:
盛英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淑敏
男权文化
女作家
爱情小说
作家作品
爱情题材
中国当代
动物小说
女性文学
《预约死亡》
-
描述:
多姿多彩的“思想表情”──关于中国当代女作家作品的一次鸟瞰
-
化丑为美:变态心理在女性“私语化”创作中的审美品格
-
作者:
高鸿萍
来源: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事物特性
女作家
美学规范
蒋孔阳
文学艺术
女性写作
化丑为美
女性文学
重要范畴
审丑意识
-
描述:
丑是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在苏格拉底那里,与功用目的相违背的便是丑;在休谟那里,不和谐的、引起人的不安和病感的便是丑的。可以说丑是与美相对立的美学范畴,它表现为歪曲人的本质力量,违背人的目的、需要的畸形、片面,令人不快的事物特性。蒋孔阳先生说过: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原始艺术和现代主
<
1
2
3
...
49
50
51
...
61
62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