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主人公】搜索到相关结果 14 条
-
铃兰与黄玫瑰—对比研究小说的两位女主人公
-
作者:
解坤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主人公
英文小说
《纯真年代》
小说文学
作品评论
人物形象
-
描述:
《纯真年代》是伊迪丝·华顿普利策奖获奖杰作,描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以及男权社会里女性的从属地位和悲惨命运。华顿在小说中刻画了人物形象对比鲜明的两位女主人公,梅和埃伦,她们被认为是华顿所创的作品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女性形象。本文试从人物塑造手法、女性意识及对男权社会的不同反抗方式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两位女主人公,展现两者之间的强烈差异,揭示出由她们所代表的当时社会中不同的女性的心理和生存状况。本文的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华顿的生平和艺术创作成果,着重剖析了小说中的社会背景,阐述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禁锢和压制,并提
-
解读西方男权主义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军
高雪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女主人公
美国作家
妇女形象
女性主义批评
解读
西方
女性形象
视角
男权主义
-
描述:
一、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及其溯源在西方传统文学创作中,多数女性形象是由男作家塑造和表现的,女性在作品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男性作家赋予的,女性成为被描述的对象、审美的客体或男性某种情感的载体。女性形象在男性笔下形成了两个极端:要么是复杂、丑陋、刁钻、
-
浅析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武艳玲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国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
十九世纪
俄罗斯文学
奥涅金
女性形象
贵族妇女
普希金
-
描述:
在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是文学中的一个永恒旋律,它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达吉亚娜,奥斯特《大雷雨》中的卡杰琳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前夜》中的叶琳娜。她们各具形态、个性鲜明,犹如璀璨的明珠,放出夺目的光彩。
-
这些女人不寻常——韩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瑞
来源:
电影画刊(上半月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主人公
电影节
韩国电影
韩国人
女性话语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女性主义
性别
-
描述:
90年代以来,亚洲影视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新趋势之一是韩国电的迅速崛起。在一大批风格鲜活,题材新颖.影像丰富的韩国影视佳作中.也不乏一些以女性意识与与视角拍摄和通过建立更接近妇女情感体验的手法来审视韩国电影中多元化的女性形象的影片!并且很多影片更在本土或国际电影节上得到了认可与嘉奖:《种女》(1986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漂流欲室》(第19届布鲁塞尔电影节大奖).《密阳》(第60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邀请作品).《情事》(洛杉矶新港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我的野蛮女友》(第39届韩国电影大钟奖最
-
形的承袭 意的颠覆:解读阿特伍德小说《预言夫人》对哥特传统的戏仿
-
作者:
薛冰莲
来源:
山花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成长小说
阿特伍德
哥特小说
加拿大
故事
哥特式小说
哥特传统
戏仿
女性形象
-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被誉为“加拿大的文学女王”,曾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卡拉克科幻奖,加拿大吉勒文学奖,英国最高奖项布克奖,并获得了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阿特伍德的写作生涯始于20世纪60年代,创作范围包括小说、诗歌、文学评论、儿童文学等,广受国内外批评界的赞誉和读者的喜爱。批评家把她和勃郎特姐妹、伍尔夫、和莱辛并列进行研究。她的作品大多是通过女性视角观察女性之间,以及女性与社会的关系,并把女性问题置于历史政治等广阔的视野之中。此外,阿特伍德广泛关注人权及生态问题,并“擅长于用后现代的创作手法来表现政治意义”
-
简·爱之爱——重读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
作者:
沈毅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名著
女主人公
生活历程
勃朗特
夏洛蒂
平等地位
重读
女性形象
-
描述:
《简·爱》所以成为一部世界名著,是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女主人公简·爱的生活历程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
试论李贺女性诗歌的审美特色:与宫体诗相比较
-
作者:
龚慧兰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生活环境
描写
李贺诗歌
女性诗歌
诗歌传统
宫体诗
女性形象
诗歌艺术
贵族女子
-
描述:
一、女性类型李贺诗歌中描写女性的作品数量较为丰富,所描写的女性类型也呈现多样性。据统计在其200多首诗歌中,有80多首诗直接或间接的写到了女性。例如关于娼妓的诗歌就多达20首,如《七夕》、《大堤曲》、《苏小小墓》、《洛姝真珠》、《申胡子觱篥歌》并序、《恼公》、《追和何谢铜雀妓》、《花游曲》并序、《牡丹种曲》、《石城晓》等。此外李贺还在诗歌中描写了贵族女
-
电影、怪物和面具:辛迪·舍曼的二十年
-
作者:
辛迪·舍曼
阿马赛德·克鲁兹
张朝晖
来源:
中国摄影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电影
女主人公
图片
面具
女权主义
大众传媒
时装摄影
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辛迪·舍曼在20年前的1977年底开始创作她现在已非常著名的《无题电影剧照》系列。在这些黑白图片中,辛迪·舍曼扮成从B类电影到悲剧电影中的各类女主人公的形象似乎是在向
-
一个由丧失自我到找回自我的女性
-
作者:
宋江霞
来源:
躬耕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蒂尔德
悲剧形象
女主人公
虚荣心
思想观念
丧失自我
莫泊桑
性格
女性形象
人性论
-
描述:
毋庸讳言,虚荣之心人皆有之,只是大小、强弱不同罢了,站在人性论的角度看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当你付诸行动让虚荣心满足的过程中,生活往往会给你开一个可怕的玩笑。法国作家莫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就是这样一位女性。多少年来,我们中国的读者几乎完全一致地认为:玛蒂尔德正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今天,当我重读《项链》时,一些疑问自然地萦绕于脑中,难道我们从小说中就读不出别的味道吗?对玛蒂尔德就没有别的看法吗?她丢失项链确实使她完成了一出悲剧吗?她的性格从那个晚上起到底有没有转变呢?当我们的思想观
-
《晚安,妈妈》与女性主义戏剧
-
作者:
暂无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叙事
妈妈》
女主人公
大学学报
《晚安
戏剧创作
女性主义戏剧
代表作
-
描述:
《辽宁大学学报》(2008/3)发表了刘秀玉的文章:《从(晚安,妈妈)看玛莎·诺曼的女性主义戏剧创作》。《晚安,妈妈》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女性剧作家玛莎·诺曼的代表作。女主人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