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主人公】搜索到相关结果 288 条
-
《聊斋》女性形象系列浅折
-
作者:
韩焕刚
来源: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爱情喜剧
女主人公
封建社会
《聊斋》
反封建反礼教
《聊斋志异》
贤妻良母
女性形象
林黛玉
-
描述:
《聊斋志异》中的人物,以女性居多,约200余人,其中有姓名者160余人,作为主人公描写的也有百余人.这些形象,有官宦妻妾、豪绅奴婢、闺房名媛、平民百姓、遁世尼姑、青楼歌妓等,她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女性形象系列.分析这个系列,不仅使我们得到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还可洞悉封建社会妇女之地位、思想、品德、愿望与情愫,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系列:
-
论莎氏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殷人平
来源: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
文艺复兴
女主人公
人文主义者
人与人
爱情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福斯塔夫
威尼斯商人
-
描述:
当你徘徊在莎士比亚喜剧人物的画廊里,首先令人瞩目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美丽聪明、沉着机智的鲍西娅(《威尼斯商人》),骄矜自许、满口是剑的贝特丽丝(《无事生非》),活泼伶俐、勇敢无畏的的赫米娅(《仲夏夜之梦》),温厚娴淑、忠贞爱情的薇奥拉(《第十二夜》),还有妩媚的罗瑟琳、善良的西利娅(《皆大欢喜》),泼辣的凯瑟丽娜(《驯悍
-
茨威格与他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孙岩梅
来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道主义理想
女主人公
资本主义
茨威格
女性小说
世界文学
斯蒂芬·茨威格
作品
女性形象
家庭女教师
-
描述:
文学即人学。描绘人,描绘女性,特别是展示女性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是世界文学不可忽视的方面。在世界文学的女性画廊里,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以其独特视角、精湛的技艺塑造了一批茨威格式的女性形象,为世界女性画廊增添了新的光辉,茨威格为此也赢得了“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家”的荣誉。
-
天涯地角有穷时 只有相思无尽处:李清照《一剪梅》《武陵春》赏析
-
作者:
王毓
来源:
学语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女主人公
武陵
女子
爱情
相思
幸福
女性形象
男性
婚后
-
描述:
李清照在灿若星空的文坛,悠然一个华美的转身过后,历史的记忆从此刻下她独一无二的标志。无论是她的作品,还是她的为人,都给世人留下莫多的不可解。似乎李清照的存在就是一个令人质疑的事实,不管是以男性的眼光来看这个令
-
评斯·茨威格笔下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
-
作者:
陈家楠
来源: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里昂的婚礼》
女主人公
茨威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
性格特征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和平的人道主义
斯蒂芬·茨威格
文学翻译
女性形象
-
描述: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这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反法西斯战士罗曼·罗兰一道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人道主义者,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对“精神故乡欧洲也已自我毁灭”感到绝望而自杀异乡的奥地利作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和各种文学翻译。而最能体现他的思想和创作风格的是他的小说和传记。本文谨就他最为人所称道的、流传最广的几部中短篇小说来分析其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藉以管窥其创作的主要思想。
-
唐诗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文生
来源:
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妇
唐代诗人
女主人公
妇女形象
描写
劳动妇女
唐诗
女性形象
歌舞伎
贵族妇女
-
描述:
唐代的妇女诗作品众多,题材丰富。有的反映离愁别苦、思念征人;有的表达对婚姻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有的揭露上层集团的骄奢淫逸、摧残女性。唐诗中的妇女形象绚丽多采,引人注目。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宫女、思妇、劳动妇女、贵族妇女和歌舞伎。它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巧夺天工,给人们以历史的借鉴和美的享受。
-
论当前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自杀
-
作者:
孙立峰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价值
中国电影
女主人公
自然死亡
心理状态
社会学意义
影片
自杀者
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当前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农村女性形象,往往是以息事宁人、与人为善、规矩信实,以德报怨、甘居人下、煦煦无愠色一类表现给人直感的。她们这种与人世无争,绝少分甘的“超度”状态,通常会令人产生一种偏颇和诧异,认为这些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只是一群忍气吞声、惩忿窒欲、逆来顺受、唾面自干、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面塑像。其实不然!这是对当前中国电影女性形象人生价值方面的最大错觉和误解。在对待人生
-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
-
作者:
李鸿泉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解决
女主人公
妇女解放
重要作用
人文主义者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妇女观
世界观
-
描述:
莎士比亚在他的三十七部剧作中,一共写了一百二十八位女性。作者的妇女观,一个人文主义者世界观的矛盾及其理想的光芒与破灭,就隐现在这些妇女的命运之中。有人说莎士比亚是突出女性的,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在他的剧作中,女性总是十分活跃的,尤其在他第一时期的悲、喜剧中,几乎毫无例外是女性在剧情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是朱丽叶积极发动与坚持了这一场力量悬殊的斗争;《威尼斯商人》中,在一群束手无策的男子面前,鲍细亚机智地把夏洛克引入绝境,轻松地解决了难题;《无事生非》中,贝特丽丝以自己对恋爱和婚姻的超俗见
-
纳吉布·马哈福兹“三部曲 ”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嘉南
来源:
阿拉伯世界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作家
三部曲
妇女形象
艺术真实
马哈福兹
纳吉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殖民主义
-
描述:
纳吉布·马哈福兹这位埃及当代著名的文学家,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青少年时代曾亲身经历了1917~1944年埃及人民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统治、要求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他向世界文学宝库献出的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1956~1957)细腻而逼真地描写了动荡时代各阶层人民斗争中的不同心态,把当时埃及社会生活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文艺作品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作者通过对1952年埃及革命前一段时间现实生活的全面洞察,高度概括和提炼,把众多人物的几代人的生活变迁浓缩在三部曲中,从生活真实升
-
玛利亚的传统价值和夏娃的独立意识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国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玛利亚
独立意识
女主人公
美国妇女
妇女作家
传统价值
文学评论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玛利亚的传统价值和夏娃的独立意识——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妇女作家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金莉1855年,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Hawthorne)曾致书出版商,忿忿不平地抱怨道:“美国如今已经完全沉迷于一伙该死的拙劣文学妇女。如果人们沉醉于她们这...
<
1
2
3
...
12
13
14
...
27
28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