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失语”的幽灵:由《生死场》看萧红的女性主义微光
作者: 钟颖慧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失语   萧红   生死场   女性主义  
描述: 萧红因其特殊的生命经历而具备一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悲凉感,内心的孤独与忧郁折射在她的文学作品中。《生死场》中,萧红表现出对女性生存状况的热忱关注与同情。但是历史的局限使萧红和她笔下人女性人物都处于"失语"的状态,她们难以通过话语捍卫自己的生命权力,这是她们共同的悲剧命运内涵和根源。
《黄色糊墙纸》中“疯女人”的失语与顿悟
作者: 毛春华   来源: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女人   顿悟   失语   赋权  
描述: 《黄色糊墙纸》是美国女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于1892年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的短篇小说,一直以来被视为美国早期女性文学的一部力作。通过对小说《黄色糊墙纸》中女主人公疯癫历程的描述——从失语
“美”的独白与死亡——从安德森《森林之死》到张爱玲的《花凋》
作者: 霍冬克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失语   死亡   独白   话语霸权  
描述: 残酷无情的达尔文主义的言词祭品。张爱玲的《花凋》以女性体验突入男权话语网络,“借语”是她的话语呈现方式,而无言的缄默——失语症,则是女性文学存在的本真状态。对女性境遇的阐发必须由她们自己来提出,发出自己的声响,证明自己的存在,“美”的证词将会在女性话语的辉映下显现历史的残酷与孤独
从沉默到爆发: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卡罗尔•希尔兹在《如果不》中的女性角色
作者: 张燕燕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如果不》   失语   边缘化   女性主义  
描述: 沉默到爆发的女性身份的重建过程,指出希尔兹在小说中揭示了女性被边缘化和失语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女性必须发出自己的声
在黑夜里穿越与飞翔
作者: 李萱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   失语   逃离   女性写作  
描述: “梦”作为人类的一种复杂的精神与生理现象,是文学文本中一个重要并值得重视的现象,它完全可以成为文学研究者打开文学的一扇新的窗口。我在阅读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小说的过程中,发现“梦”在其中经常出现,并且衍化为很多与“梦”的特质相类似的梦幻、象征、隐喻以及梦呓化的语言和形式等与“梦”相关的变体,这些微观之“梦”充斥文本,与女性的思维方式、生活体验以及文化层面的宏观之“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梦”可以说是一把解读新时期以来女性小说以及打开女性心门的钥匙。沿着“梦”的通道,我们不仅可以从女性生活层面的微观之“梦”顺
关于新时期女性小说创作状态的思考
作者: 岳斌   来源: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小说   创作状态   失语   性别意识   独语   私人化  
描述: 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创作有两个特点 :情感的私人化处理和面向自我的写作行为。女性文学在新时期文学初期逐渐从失语状态突围到 2 0世纪 90年代发出独立声音 ,是显著的前进 ;但这种声音还相当微弱 ,只是
私语与失语--对当代女性写作的一种描述
作者: 赵万法   黄佳能   来源: 巢湖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私语   当代文学   失语   女性写作   欲望化叙事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试对女性写作的三个阶段进行梳理,鉴于女性写作在历史和现实语境中处于失语境地,着重指出当代女性写作正以女性的自觉,拒斥男性话语体系,从私人经验出发,发掘被时间和文化遮隐秘经验和个人记忆,以此达到与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