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帝 国 意 识 的 继 承 者——浅析《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芬妮的人物形象
作者: 王晶晶   梁英君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芬妮   后殖民主义   《曼斯菲尔德庄园》  
描述: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主要作品之一,其女主人公芬妮是奥斯丁塑造的一大批女性形象中非常独特的一个,但是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分析芬妮的灰姑娘特性或女性意识。本文采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芬妮的人物形象,揭示其作为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继承者的一面。
简析《人民公仆》中的“绿叶”形象
作者: 潘啊媛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揭露   反思   《人民公仆》  
描述: 《人民公仆》是钦努阿·阿契贝“尼日利亚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其中塑造的白人形象和女性形象并不是小说的主角,却为情节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对这些“绿叶”角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后殖民主张。
论《简爱》中对“疯女人”-他者的意识建构:作者潜意识中的真正他者
作者: 金盈盈   来源: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他者   简爱  
描述: 《简爱》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喜爱与推崇。在后殖民理论高涨的今天,《简爱》这部经典文本中另一女性形象———“疯女人”伯莎逐渐引起各界学者对它的重新审视。
论“杂糅”文化进程中的女性反抗之路:从后殖民理论看《芒果街上的小屋》
作者: 圣小利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后殖民主义   奇卡诺文学   《芒果街上的小屋》  
描述: 《芒果街上的小屋》被誉为美国当代成长小说的经典之一。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借助主人公埃斯佩朗莎之口描述了众多墨西哥裔女性人物。本文借助后殖民理论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指出她们在父权和种族双重压迫下采取了不同反抗方式导致其结果各不相同。埃斯佩朗莎在斗争中遭受的伤痛和失望并不少,但她一直抱有一颗坚忍顽强、满怀希望的真心,她对生活进行了深刻反思,最后借助书写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空间,走上自由之路。
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的后殖民主义解析
作者: 丁岩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最蓝的眼睛   文化身份认同   后殖民主义   黑人女性  
描述: 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以黑人女孩佩科拉对蓝色眼睛畸形的渴望为主线,塑造了一群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黑人女性形象,本文将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重点关注这些黑人女性在白人文化的冲击下所面临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论彼得·凯里在《奥斯卡与露辛达》中澳大利亚文化身份的重建
作者: 姚笑寒   苗艳菲   来源: 学问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后殖民主义   《奥斯卡与露辛迭》   重建  
描述: 20世纪80年代,后殖民主义的兴起使澳大利亚的作家们再次审视过去,重新书写被帝国歪曲的民族历史,彼得。凯里就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奥斯卡与露辛达》还原了被帝国颠覆的澳大利亚文化身份。真实塑造了土著人的形象和露辛迭这位具有女权思想的女性形象,重建了真实的历史。
《梅丽迪恩》中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
作者: 左金梅   于洁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历史记忆   黑人女性   梅丽迪恩  
描述: 爱丽丝·沃克在<梅丽迪恩>中将后殖民主义批判性、颠覆性、边缘性精神同黑人民族和黑人女性受殖民压抑的"历史记忆"联系起来,塑造了梅丽迪恩这一觉醒的、新型的黑人女性形象,说明了美国黑人女性以及整个黑人
遥望胜利曙光——《亚历山大四重奏》中女性人物的后殖民释读
作者: 王博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伦斯·达雷尔   埃及女性   《亚历山大四重奏》   后殖民主义  
描述: 本文以小说中女性人物为研究对象,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亚历山大的生存困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达雷尔在小说中精心刻画了以梅丽莎、贾斯汀、利拉和克丽为代表的埃及女性,展现了反抗殖民统治的坎坷历程,反映了她们对民族解放与革命胜利的美好憧憬。
《群山回唱》中女性人物身份的杂交性
作者: 沈黎   来源: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山回唱》   后殖民主义   杂交性   身份认同  
描述: 卡勒德·胡塞尼的《群山回唱》以一对兄妹的悲欢离合为轴线,讲述了跨越60年的阿富汗人民在贫穷和战乱中产生的情感纠葛。围绕人物间的流亡与背叛、坚守与眷恋情节缓缓展开,分别从9个不同人物的视角进行讲述,探索了流亡、自我牺牲以及复杂的家族关系,展现了在殖民与被殖民过程中文化认同的艰难性和民族身份危机。这里通过探究霍米·巴巴的杂交性身份理论,对书中女性主人公妮拉、帕丽和小帕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而进一步解读边缘少数文化群体及具有杂交性身份的群体,在全球化趋势中面临的严峻的身份认同危机。
遥望胜利曙光
作者: 王博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伦斯·达雷尔   埃及女性   《亚历山大四重奏》   后殖民主义  
描述: 本文以小说中女性人物为研究对象,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亚历山大的生存困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达雷尔在小说中精心刻画了以梅丽莎、贾斯汀、利拉和克丽为代表的埃及女性,展现了反抗殖民统治的坎坷历程,反映了她们对民族解放与革命胜利的美好憧憬。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