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叙事策略】搜索到相关结果 104 条
-
李拓之历史小说的现代形态
-
作者:
林滨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叙事起始
生命意识
焦虑
文本聚焦
视角
-
描述:
本文从李拓之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出发论述了李拓之历史小说的现代形态的具体表现 ,分析了包蕴其中的思想意义。指出李拓之历史小说在叙事起始的设置上体现了历史小说的小说思维对历史表述机制的置换 ;李拓之小说文本的整体均衡是以女性人物的焦虑为内驱力的 ;文本中视点聚焦的变化深刻地揭示了作品中女性人物深层的生命面貌
-
杨映川与黄咏梅小说叙事策略比较研究
-
作者:
覃春琼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底层写作
黄咏梅
杨映川
日常叙事
女性叙事
-
描述:
杨映川和黄咏梅是新世纪以来在广西崛起的极具个性的"70后"女作家,她们在"私人化写作"、"身体写作"的呼声后把目光投向底层民众,铺叙普通人日常的琐碎生活,礼赞蕴藏在其中的不屈生命力,并挖掘出市井巷陌人间烟火的诗意。她们以迥异于商业化、时尚化、欲望化的底层叙事、日常叙事和女性叙事,凸显了新型女性写作的特色,并丰富了广西乃至中国文坛的女性文学。
-
论私语化写作叙事策略的魅力及缺失
-
作者:
车红梅
来源:
写作:高级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女性作家
私语化写作
第一人称
中国
当代文学研究
-
描述:
随着社会变革尤其是人文思潮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文学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以陈染、林白、海男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私语天空,这是“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最引入注目、遭非议最多的一脉。”(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高教出版社1999版,第181页。)私语化写作包括个人经历、记忆、心理等女性深层意识空间所隐含的形态,是对女性世界更深刻、更透彻的揭示。作家们有着共同的思想背景,类似的生活经验,创作上面临着相同的文化资源,因而在叙事策略上表现出私语化写作的强烈倾向。[第一段]
-
超越话语性别叙事的维度:王安忆《长恨歌》的一种解读
-
作者:
邓小红
来源:
平顶山师专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理解
超越
沟通
话语性别
对话
-
描述:
《长恨歌》采用超越话语性别的叙事策略,更突出了王安忆创作的超前性、独特性,她为中国女性文学叙事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有益而又成功的探索。超越意在寻求心灵的对话与沟通,在沟通理解中更有效地传达话语。
-
库切笔下的后殖民时代女性形象
-
作者:
洪梅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灵感
叙事策略
文学作品
后殖民时代
女性形象
库切
-
描述:
库切笔下的后殖民时代女性形象
-
女性视角下的性别关怀:以新世纪的中国女性电影为例
-
作者:
潘思彤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叙事策略
女性意识
性别关怀
叙事手法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电影因其站在女性的立场,以女性的视角真实地反映她们的内心感受,对社会的抗争与妥协,她们的苦楚与希望,并且能反映特定年代、特殊环境中各种女性的共同需要,所以在百年的中国电影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对女性特有的性别关怀,使女性电影成为展现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女性意识的重要平台,女性不再被动地“被看”,而是主动地掌握自己的话语权,借助女性电影说出心声。中国电影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始终在变化,每个时代的女性形象都具有时代赋予她们的特点,而这些形象在向我们昭示着女性主体意识的渐趋觉醒。新世纪以来,女性导演们拍摄出了
-
李樯电影文学剧本的叙事研究
-
作者:
郝媛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策略
主题
电影文学剧本
李樯
人物形象
结构
-
描述:
2013年,李樯整理出版了《孔雀》、《立春》、《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黄金时代》五部电影文学剧本,在视觉媒介发达:的当下,李樯的电影文学剧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关注,表达了李樯的文学追求和哲学思考,为当下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提供了研究和学习的范本。分析研究李樯的五部电影文学剧本,其叙事上的独特风格主要体现在剧本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叙事策略四个方面。首先,李樯电影文学剧本的主题包括对女性成长的探讨和对平凡生命的咏叹两部分,强调传统家庭和两性关系对于女性个体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
-
谢晋与张艺谋比较研究
-
作者:
魏大勇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策略
生命意识
谢晋电影
张艺谋电影
比较研究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中国电影史上,谢晋和张艺谋是两个具有标志性的导演,他们都是受同一民族文化濡染的电影艺术家,他们的精神细胞都打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烙印,有着相同的审美文化寄托。但是,两人经历过不同时代风雨的洗礼,受到不同时代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因而他们的艺术作品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本文首先从他们作品的可比性上进行了三方面的论述。第一,谢晋与张艺谋电影在总体上具有比较强烈的“女性意识”。第二,他们作品的故事内容大都叙述主人公传奇的人生经历。第三,他们在追求电影艺术的“完美性”这个终极目标意义上呈现出一致性。 其次,本文从女性形象
-
法斯宾德与阿尔莫多瓦电影对比研究:以法斯宾德“女性四部曲”和阿尔莫多瓦女性电影为例
-
作者:
尹利群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尔莫多瓦
法斯宾德
叙事策略
视听风格
女性主题
对比研究
-
描述:
欧洲电影与美国电影在近一个世纪里都是处于一种对立的关系里,前者代表的是以导演为中心的艺术电影传统,后者代表的是以制片公司为中心的商业电影传统。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导演们对电影语言越来越没有了偏见,美国电影固然是继续保持着它在全球的影响力,欧洲电影也没有固守艺术电影的“成规”,相反,它也开始借鉴和吸收美国电影的优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的电影导演纷纷走向大众化的创作道路,莱纳?维尔纳?法斯宾德和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两人的影片既继承了欧洲作者电影的艺术传统,
-
论海岩小说多重缝合的叙事策略
-
作者:
陈萍萍
来源:
海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大众文化
主流意识形态
消费主义
多重缝合
海岩
-
描述:
海岩作为一个后工业化社会的大众文化英雄,从其处女作《便衣警察》到刚刚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五星大饭店》,二十几年来几乎他的每一部小说都畅销,每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都居高不下,但这一热潮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冷思考。本文则着重从海岩小说多重缝合的叙事策略入手,分析海岩小说如何有效地整合了各种权力话语,实现其作品二十年来长盛不衰的神话。首先,当代社会多元文化共生的历史语境和海岩多重缝合的作家身份为其多重缝合叙事策略提供了一个温湿适宜的土壤,使其具备能够自如游离于各种话语之间并有效整合各种话语的先决条件;其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