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西方“复仇”题材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末路狂花》为个案
作者: 徐齐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复仇   “洞穴”比喻   原型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中的“复仇”女性究竟有着怎样的丰富性?在这些丰富各异的“复仇”女性形象中有无共同的“原型”可循?一部典型的“复仇”题材女性电影如何深入表现这样的原型式的人物形象?一部优秀的女性主义复仇影片将带给新
西方“复仇”题材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徐齐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复仇   “洞穴”比喻   原型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中的“复仇”女性究竟有着怎样的丰富性?在这些丰富各异的“复仇”女性形象中有无共同的“原型”可循?一部典型的“复仇”题材女性电影如何深入表现这样的原型式的人物形象?一部优秀的女性主义复仇影片将带给新
泥土中的火花
作者: 赵纪萍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自我身份   原型   佐拉·尼尔·赫斯顿   自我定义   话语力量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现在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然而她独立于世的个性特征,她对种族和性别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她的作品的独特主题和行文风格在当时社会抗议小说风行的黑人文艺圈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她的作品引起了以理查德·赖特为代表的一批男性黑人作家的非议和责难,并被忽略和湮没了三十多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赫斯顿复兴,她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也被重新挖掘,引起了评论界的极大关注,被誉为黑人文学、女性文学和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这部小说描述了黑人女性珍妮反抗传统习俗的束缚,追求自己黑人女性身份认同的一生。
爱默生式的得墨忒耳:为威拉·凯瑟辩护
作者: 龙云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自我回归   原型   爱默生   凯瑟   得墨忒耳  
描述: 美国作家威拉·凯瑟 (Willa Cather, 1873--1947)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在其接受赞誉的同时,凯瑟也被指责为逃避现实主义者。同时由于凯瑟作品涉及面很广,而各流派批评的侧重点不同,导致了对凯瑟及其作品分析的片面性。现实主义观点认为凯瑟是推崇女性令人同情的无私忘我精神的作家,而浪漫主义观点则认为她是位赞扬追求自我精神的作家。这两派观点似乎是不可调和的。本文认为只有把凯瑟放在美国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下研究,把她的生活,经历和意识同作品解读联系起来,才能揭示作品的深层涵义,才能对凯瑟形
东北大母神原型与满族民间故事
作者: 梦月   来源: 吉林日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满族人   女神   民间故事   原型   女英雄   民族文化   梅花鹿   满族文化   女性形象   女真族  
描述: 东北大母神原型与满族民间故事
塑造中国歌剧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贾非言   卢正元   来源: 歌剧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燕子   中国歌剧   作曲家   原型   上海大剧院   声乐教育   歌剧院   创作者   优秀人才   女性形象  
描述: 2013年由上海歌剧院委约奚其明作曲、上海歌剧院首演的《燕子之歌》,是一部以声乐教育家周小燕为原型创作的歌剧。周小燕早年留学巴黎,后归国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培养出了众多优秀人才。《燕子之歌》近日基于去年首演后收到的反馈,作了小幅修改后于上海大剧院再行演出。指挥是年轻的张诚杰.刚从德国学成归来。
月亮的神话——林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原型”解读
作者: 丁帆   齐红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原则   林白小说   女作家   原型   “女性神话”   女性气质   男性叙述   女性形象   “月亮”   叙述者“我”  
描述: 在90年代文坛上众多的女作家中,“林白”的名字虽然不能算做显赫,但它的确以其强烈的个性色彩在读者记忆中留下深深的印痕。林白总是默默地经营一篇又一篇的小说,这种不露声色的创作态度给她本人和她的创作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神秘成为一种诱惑,使得我们试图拨开林白文本之上的朦胧面纱而进入那个女性的神话世界。
当代美国南方女作家小说中南方女性形象的衍化
作者: 孙梅琳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美国   女作家小说   原型   十九世纪   南方淑女   衍化   南方传统   女性形象   南方女性   美国南方  
描述: 本文是对美国南方女作家小说中南方女性形象的衍化所作的尝试性分析。它包括:.南方女性形象的传统原型;2.传统原型之批判;3.女性形象的衍化;4.女性形象衍化的社会意义
月亮的神话(林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原型”解读)
作者: 丁帆   齐红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原则   林白小说   女作家   原型   “女性神话”   女性气质   男性叙述   女性形象   “月亮”   叙述者“我”  
描述: 在90年代文坛上众多的女作家中,“林白”的名字虽然不能算做显赫,但它的确以其强烈的个性色彩在读者记忆中留下深深的印痕。林白总是默默地经营一篇又一篇的小说,这种不露声色的创作态度给她本人和她的创作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神秘成为一种诱惑,使得我们试图拨开林白文本之上的朦胧面纱而进入那个女性的神话世界。
《离骚》:原型追索——兼论求女之本真意涵
作者: 梅琼林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骚》   原型   “求女”   《九歌》   屈原   求女情节   女性形象   抒情主人公   楚辞学   性别角色  
描述: 作为楚辞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离骚》文本充满难以索解的巨大疑难。其中最为独特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莫过于抒情主人公屈原在诗篇后半部分邀游天界的求索历程(Questprocceeding)中设置了三次求女的奇异情节。如果说诗章前半部分是情感的直抒性表露,是诗人内在世界的自然呈现,那么其后半部的求女情节应该如何理解把握呢?作者为何求女?所求之女指寓什么?在整篇弥满着浪漫意绪的文字中,求女情节的性质归属为何——是实写,还是虚写?这些处于隐喻象征体系与现实人物之间的暖昧难解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自秦汉以降数千年的楚
< 1 2 3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