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佛教】搜索到相关结果 26 条
-
两晋南北朝比丘尼皈依心理研究
-
作者:
张乐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晋南北朝
佛教
比丘尼
皈依
-
描述:
在中国佛教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产生了许许多多典型的佛教女性形象。她们来回于世俗和净土之间,在青灯古佛旁度过悠悠岁月,她们的境界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境界,她们的人生是“简约而不简单”的人生,她们
-
佛教对南朝志怪小说的影响研究
-
作者:
刘琳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佛教
影响
志怪小说
-
描述:
,成就也大。这一时期的小说发展继承和沿袭了魏晋的小说创作模式和分类依据。本论文按照侯忠义的《中国文言小说史稿》中南朝志怪小说的分类进行划分研究。佛教的影响是这个时期志怪小说的重要特征。佛教在这
-
论唐宋艳情词兴盛的佛因禅缘
-
作者:
赵建华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宋
佛教
艳情词
-
描述:
艳情词是唐宋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其发展、兴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佛教作为唐宋时期最重要的宗教形式,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艳情词的兴盛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即试图探讨艳情词兴盛
-
论《三国遗事》中的平民女性形象
-
作者:
章科佳
李彦红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民女性形象
佛教
三国遗事
佛儒交融
一然
-
描述:
高丽时期一然所编撰的《三国遗事》,其中包含了大量神异故事,然而却也不乏有血有肉的平民女性形象。通过考察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当时中下层女性的生活面貌和角色地位,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一然的宗教理想。
-
论台湾作家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传统文化意识
-
作者:
房存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观念
佛教
萧丽红
民俗
儒家
-
描述:
世界,将民间的日常生活上升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慕,处处流露着作者对中国儒家礼乐文化和佛教智慧的认同,表达了作者寻找精神之根的"文化乡愁"。
-
论台湾作家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传统文化意识
-
作者:
房存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观念
佛教
萧丽红
民俗
儒家
-
描述:
世界,将民间的日常生活上升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慕,处处流露着作者对中国儒家礼乐文化和佛教智慧的认同,表达了作者寻找精神之根的“文化乡愁”。
-
两汉上郡龟兹属国及其文化遗存考臆
-
作者:
普慧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盐湾
吐火罗人
佛教
貂蝉
婆姨
-
描述:
《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当为吐火罗之对音,源于龟兹女性形象;再如龟兹国全民信佛,其移民自然将佛教文化带入上郡。陕北方言
-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九) 黄莲苦海乐逍遥——论《老残游记》中逸云的分裂人格
-
作者:
郑苏淮
来源:
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残游记》
斗姥官
佛教
逸云
分裂人格
-
描述:
逸云是《老残游记》中一个最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她生活在近代社会,精神却停留在古代,体现了古代与近代相混杂的人格分裂的特征。她虽是尼姑,却被生活赋予了招待员、陪酒女郎和歌女的角色。她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清醒而又灵活的头脑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时代的矛盾、社会的苦难及其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找不到社会出路,是产生逸云人格分裂特征的根本原因。
-
观音的中国家园
-
作者:
胡维汉
来源:
文史天地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历史文化
观音菩萨
普陀山
雕塑艺术
-
描述:
观音菩萨在中国有个“家园”它在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按流传的说法,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左侍菩萨,级别似乎比佛祖低。而中国信佛的人家却少供佛祖,几乎都供观音。这大概是观音不仅能普渡众生,还能救苦救难之故吧。中国人过去的苦难实在太多,能有一个救苦救难的偶像在,也是无奈中的一种慰藉。在人的愿望中,观音的慈悲无所不包,连无后的人求了她,也会给你送个儿子来。观音在中国定位为美丽的女性形象,是从南北朝开始的。《楞严经》说观音色身三昧示现之三十三变化,其中就有女身,可见这定位并非杜撰,这可能还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有关,美
-
藏传佛教文学叙事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
作者:
罗丽娜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根源
藏族文学
佛教
女性意识
思想渊源
-
描述:
“女性意识”是一个晚起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之后,被广泛应用与很多不同的领域,但在宗教文学领域的女性意识研究却实属太多,特别是在我国,此方面的研究结果非常少,只有零星的关于藏传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