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物】搜索到相关结果 14 条
-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高欢韫
来源:
中国科技投资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
悲剧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爱玲这一枝独秀诞生于上海沦陷时期,她在40年代初犹如一颗彗星出现在上海的文坛上,那时的社会各方面正经历着一场激烈的变迁,张爱玲以她那独特的悲观气质和“荒凉”的内心情绪体会着、感受着,她总是尝试着用自己手中富于灵性的笔描绘、勾勒出那一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尤其是对女性形象的关注和同情。
-
唯美年华青春不朽:《致青春》中的人物审美
-
作者:
白丽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春
唯美
人物
审美
-
描述: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这部以青春怀旧为题材的电影一上映便赢得一片片的叫好声。虽然也有人指出,此部影片在情节设计和叙事模式上存在纰漏,但是其中的人物塑造和演绎方面也有许多值得称道
-
爱情不死,只是凋零
-
作者:
干宇婷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幽暗的林荫小径
人物
-
描述:
布宁在小说《幽暗的林荫小径》中,从女店主温和从容的仪表、平静坚定的言辞及独自捍卫的爱情三个层面塑造了血肉丰满的新型俄罗斯女性形象,对爱情母题与人性真美做出了新的诠释。
-
爱情不死,只是凋零:小说《幽暗的林荫小径》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干宇婷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幽暗的林荫小径
人物
-
描述:
布宁在小说《幽暗的林荫小径》中,从女店主温和从容的仪表、平静坚定的言辞及独自捍卫的爱情三个层面塑造了血肉丰满的新型俄罗斯女性形象,对爱情母题与人性真美做出了新的诠释。
-
《白鹿原》中女性人物悲剧的写作分析
-
作者:
张永明
王素娟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
《白鹿原》
悲剧
女性
-
描述: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的代表作,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在这部以男性为主的小说中,作者成功塑造许许多多活灵活现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大多以悲剧的角色出现,本文正是基于此对作品中重要的女性角色的写作进行研究,以此来对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探讨,了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对女性权利的反思。
-
论司马相如和扬雄作品中出现的同类人物
-
作者:
谢秋菊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司马相如
扬雄
人物
赋
-
描述:
文风相似的司马相如和扬雄,作品中出现了共同的人物创作元素,有冯夷、偓佺、祝融等神仙人物,逢蒙和羿氏类的射手或勇士,宓妃、青琴等女性人物,还有三皇五帝等远古部落首领人物。真实与虚幻的人物共同出现在二人赋作中,主要是为了迎合天子、劝谏天子,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他俩雄奇壮丽的赋风。
-
小人物,大尊严:浅评辽宁作家苏兰朵长篇小说《声色》
-
作者:
潘映希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严
人物
《声色》
女性
-
描述:
东北女作家的长篇小说《声色》在人物塑造,故事架构方面充分显现了她成为载入文学史册的作家的可能。在对众多人物的刻画中,女性人物的塑造可谓最为传神,虽不是典型的女性主义作品,但其中暗含了作者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一种表现女性尊严的强烈思想。
-
论奥斯卡·王尔德社会喜剧中的双重性
-
作者:
李美璇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
社会喜剧
双重性
矛盾
-
描述:
奥斯卡·王尔德出生于都柏林的英国著名剧作家,唯美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一生都处在英国的19世纪维多利亚中晚期,这是一个多重矛盾已达到极限的时代,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王尔德找到了表达其双重性与矛盾性的舞台,并在文学创作中寻求融合双方的可能。他的四部社会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1892),《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1893),《理想丈夫》(1895),《认真的重要性》(1895),很好的体现出他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又批评又接纳的特点,这种双重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为作品增添了特殊的意义,同时他也以他特有的方式来诠释
-
毕飞宇笔下的母性书写
-
作者:
王俞萱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人物
母性
书写
母性书写
-
描述:
如果有一个作家对你说:“我不是男权主义者,我只是强调,男人和女人其实都脆弱,都有权渴望理解。”①这是个很好的开头,对于男人或者女人都是。这样的故事一旦开始,就万劫不复。玉米、惠嫂、蚕婆婆,这些都是他的女人,都是他的母亲。此时的毕飞宇就像一个五岁的孩子,对一个五岁的孩子、一个物质时代的孤独者来说,母性(未必是母亲)是他的天使,作为这些具有母性形象的创作主体,毕飞宇这一走,便在母性的路上一直走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不论是在道德情感还是艺术情感中毕飞宇都若有似无地在塑造着他心目中具有母性特征的女人。不论是早期的代
-
论爱·摩·福斯特小说的象征手法
-
作者:
陈晨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征
人物
连接
环境
爱·摩·福斯特
-
描述:
爱·摩·福斯特是二十世纪前半期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小说处于转型阶段时,福斯特所创作的五部长篇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最漫长的旅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园》、《印度之行》集中体现了其传统色彩与革新因素互相渗透的创作风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福斯特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倾向特别是象征技巧的使用越来越为评论家们所重视。而本研究正是着眼于象征,并通过分析福斯特小说中与主题思想相关联的象征细节,来梳理与探索作家的人文主义思想内涵。一直以来,福斯特都以维护资产阶级自由传统和社会正义的代言人而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