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特征
作者: 董庚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人物   女性形象  
描述: 张爱玲在《金锁记》和《倾城之恋》等作品中告诉人们,对于身处封建社会的女性来说,物质上的满足更为重要,因为只有活着,才有找寻精神归宿的可能。但是《半生缘》中通过描写曼桢的挣扎,又让我们明白了其实女性的精神世界和自我归宿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女人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反思现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许多女性迷失于物欲的海洋,难以抵挡诱惑而沦为物欲的玩物,这是多么可悲的现象!所以女性们不要淡化追求精神世界自我归宿的意识,要积极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论汤婷婷《女勇士》中人物主体性的建构
作者: 郑海霞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人物   《女勇士》  
描述: 《女勇士》是美国华裔文坛的佳作,意蕴丰厚,提供了多元解读的可能。其中,可以从女性主义批评出发,剖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索其"从没有自我的自我中寻找自我"的主体性建构的艰难历程和不同的轨迹。
“寒夜”下挣扎的灵魂
作者: 黄悠纯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曾树生   人物   心理描述   《寒夜》  
描述: 曾树生是巴金用饱蘸感情的墨汁塑造的一个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新派女性形象。本文想从曾树生与作品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复杂关系及她矛盾的心理历程,来描述这个人物在漫漫“寒夜”中的压抑、痛苦、彷徨的心理,从而体会巴金高超的写人艺术,特别是剖析人物心理的艺术。
未完成的颠覆:1990年代女性小说中古代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蔡冬雪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   古代女性   人物   叙事  
描述: 形象作为研究的对象,尝试通过对小说中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女性人物叙事解读,推动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第一章追溯古代女性形象的演变以及当下重新言说的时代语境和内涵。第二章以“妖女”、“女神”和“妓女”三种形象
巴图孟和小说研究
作者: 乌日柴夫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巴图孟和   叙事模式   小说研究   人物  
描述: 论文简单的评论过。在本文中分三章论述巴图孟和小说的人物形象体系,叙事结构以及文化蕴含。论文由导论,正文(1-3章),结语三部分组成。导论部分详细介绍了选题依据,目前研究的概况及其研究方法。第一章将巴图
《封神演义》诠释史论
作者: 冯军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封神演义   人物   主题   诠释  
描述: 诠释学作为西方的批评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在文学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学较其它学科与诠释学具有高度的相契性,文学的虚构属性,文学形象与思想的不相一致性使其文本更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与意义独立性。《封神演义》文学、文化内涵丰富,其艺术魅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而是日益焕发着也生发着新的价值与影响,各种版本的文本样式、文学研究、影视作品、游戏开发充斥着我们的视野。《封神演义》在历史中展现的意义的开放性、丰富性与诠释学理解总是不同的理解、效果历史的理解等观点不谋而合,两者的衔
对《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和《呼啸山庄》中和谐的研究
作者: 杨静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呼啸山庄》   和谐  
描述: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和艾米丽·勃朗特是两位杰出的英国作家,本论文从人物角度对他们的代表作《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和《呼啸山庄》进行了研究,分析两部作品中共同蕴含的和谐思想。文章首先对劳伦斯和艾米丽的和谐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的人物人物塑造比较
作者: 赵雪霞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   人物塑造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描述: 本文旨在通过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丽的人物形象对比及两位女性人物的塑造手法的分析比较,以使读者对两部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意识流、象征手法、叙事视角和控制对话描写的手段下,两位女性人物人物形象丰满,性格被凸显出来,鲜明生动,栩栩如生。
复调式的创作:剧作家曹禺与其笔下的人物"陈白露"
作者: 张翠翠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语境   人物   创作个性   复调   曹禺  
描述: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这是曹禺先生创作的<日出>中的"陈白露"的台词.从纯真的女孩竹均沦落为"交际花"的陈白露,最后以自杀了结其23岁年轻的生命.<日出>塑造了一个悲惨的女性形象.陈白露的死,源自于黑暗社会的压制和扼杀,最重要的原因是源自于其悲剧性的人格和动机.自身的匮乏性人格,对奢华物质生活的沉迷,爱与安全感、归属感的缺失,自我实现力量的脆弱和逐渐被压制,用马斯洛的人格动机说来分析,陈白露的内部需要层次已经匮乏,导致其内心崩溃,又加之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失望,以及
近二十年中国官场小说研究
作者: 田甜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官场小说   权力   人物   情理   类型  
描述: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以“官场”为题材的小说不断涌现,它们以官场为叙述场域,以权力为叙述纽带,以官场中人为描写对象,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成为当代文学一股持续涌动的创作潮流,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它的兴起是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个性突出、特色鲜明,具有独特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在广泛吸收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官场小说的概念厘定入手,对近二十年官场小说创作,从学理层面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论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导论:阐述官场小说的概念;官场小说的历史渊源;官场小说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