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文关怀的注入与女性意识的凸出:苏童小说女性形象的塑造
作者: 张学昕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苏童   人文关怀   女性形象  
描述: 苏童是当代独具风格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以叙述的优美、精致、诡谲,想象的奇特和舒卷的美学气韵而引人注目,他的小说开拓了当代文学的视野。本文从苏童小说女性形象塑造的角度,思考其创作中人文关怀的注入与女性意识的凸出,以此洞悉苏童小说的女性世界,探讨其独特的审美追求。
红色温情中的人文关怀:浅析影片《战争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
作者: 刘芳源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战争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   女性形象  
描述: 表现沂蒙老区精神的影片《战争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将镜头聚焦于战争环境下朴实而坚韧的沂蒙女性身上,将战争的残酷、人民的奉献与女性的浪漫结合起来予以表现,充满诗意的女性叙事体现了创作者深沉而厚重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吴宇森电影《赤壁》
作者: 张琳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赤壁》   “暴力美学”   人文关怀   吴宇森  
描述: 吴宇森电影《赤壁》获得巨大成功,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和对历史的创造性的虚构,成了电影最大的看点。同时,剧中安排了两位女性形象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论文在人文关怀视野下,试图对吴宇森电影做出解读。
试论茨威格小说
作者: 郭艳   来源: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角度   人文关怀   女性情爱心理  
描述: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等小说闻名于世,他的小说叙述角度独特,语言平实流畅,尤以描摹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而见长。小说里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展现了茨威格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和透视功力,以及他对女性细腻复杂的情感心理的独特感悟和深刻见解力;同时,他格外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通过描写他们的生活、情感故事,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对社会弱势群体所抱有的悲悯情怀和人道精神。
揭开被屏蔽的世界——析简·奥斯丁《爱玛》中的弱势群体
作者: 魏丽娟   魏晓红   来源: 外语教育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玛》   弱势群体   人文关怀  
描述: 简·奥斯丁经典作品《爱玛》讲述的不仅是爱情与婚姻,更是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和弱势群体的现状与出路。本文通过探讨其中的现实主义创作,分析作品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探究其中对女性主人公、无产的女性人物和农夫、仆人等劳动者的刻画。小说的描绘真实自然、趣味横生,既有对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描绘,又不忘对弱势群体进行关注,生动再现了弱势群体的生活,且充满人文关怀,探究的是在一个正在生成的敛财逐利的社会中,人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之中,把握各方面的平衡,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自如地生活下去。
毕飞宇笔下女性人物阐析:解读毕飞宇小说《玉米》
作者: 杨世宇   来源: 南方论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米》   人文关怀   女性人物  
描述: 毕飞宇把人文关怀和悲悯情感的精神指向贯注在作品《玉米》之中,用现实主义手法呈现出历史图景中女人的生存艰难和命运悲剧,塑造了性格迥异的王家三姐妹形象。
女性话语的别一路径:90年代王安忆的女性写作
作者: 李平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话语   人文关怀   女性生存  
描述: 90年代女性写作呈现出作家以个人生存体验表达妇女身体生存体验的自觉 ,女性文学走向女性个体生存的微观世界。王安忆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女性性别生活经验进行关怀 ,尝试在社会历史中寻找女性的历史—文化—语言谱系 ,构建女性话语的别一路径。
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的人文关怀
作者: 黄晓娟   来源: 学术论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价值   中国女性文学   书写与追问   人文关怀  
描述: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感应着"五四"时代的脉搏,从女性的视野观照社会人生与女性自我,表现了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展示了一种在书写过程中不断演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第六代导演电影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敖丽娟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伦理变迁   第六代导演   人文关怀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第六代导演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与追求宏大叙事和民族寓言的“第五代”导演不同,他们用原生态的记录手法将镜头着重对准了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批底层人物和边缘群体,其中也包括社会文化和伦理变迁背景下的女性群体。第六代导演以冷静的目光、客观的视角、纪实的手法,向受众展示中国现代女性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的生存与伦理困境。因此,整体、系统地去观照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作品的女性形象对于我们了解社会转型时期女性的生存境遇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尽管国内学术界对于中国第六代导演群的提法和成员归纳存在一些争议,但在立足
孙周影视作品研究
作者: 段薇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孙周   人文关怀   影视作品   风格  
描述: 第五代导演在影视界一直备受瞩目,时至今日,他们带来的震动与巨变还在继续当中。孙周导演虽然不是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但是他特殊的成长经历也造就了独特的一片景致,为中国的影像世界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他的每一部影视作品都坚守内心,始终不愿放弃对人文内涵的展现,受到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也收获了许多证明自己实力的奖项。本文致力于通过分析孙周导演的影视作品,把握其在影视道路上风格的形成与转变,系统的梳理发展脉络,他的独特性也就一目了然,希望能够对于其他学者的研究与创作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在绪论当中,主要介绍
< 1 2 3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