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略论中国女性电影的可能性
作者: 郭秉刚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九十年代   叙事模式   女性批评   女性导演   电影观念   女性立场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描述: 本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随着酉方女权主义政治运动的兴起,一种新的电影叙事模式——女性电影模式逐渐建立起来,同时产生了它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特·德·劳拉蒂斯和劳拉·穆尔维。八十、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影坛出现如《残酷的命运》、《九点到五点》、《江娜姐妹》和《塞尔玛和露易
当今中国女性的取向
作者: 郭淑梅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八十年代   六十年代   男女平等   妇女解放运动   新中国   西方女权主义   家庭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描述: 中国妇女从封建社会束缚下逃脱出来还不到百年,其命运的变迁就已提供了说不尽的话题。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们高喊着"男女平等"和"妇女的独立首先是经济的独立"的口号,为女性走出家庭走上社会创造理论依据。新中国的成立又从法律上规定了男女平等的权利,使中国女性成为西方女权主义者羡慕的偶像。六十年代
心灵的守望与诗性的飞翔——林白访谈录
作者: 林舟   齐红   来源: 花城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诗性   写作状态   生命理想   小说创作   小说写作   女性写作   林白   心灵   女性人物  
描述: 作为一名女性小说家,林白在她的小说中所展示的世界,给人的最为直接而强烈的印象或许就是它那不可羁縻的激情的洪流,它拍击乃至冲垮了小说的陈规俗套筑起的堤岸,在一片汪洋恣意涌聚的风景中,突现出撤除了任何遮拦和屏蔽的心灵。从根本上说,这是从重重重压下耸身挺立的女性的心灵,她柔软而敏感的触须,从女性的角度贯通起当代生活斑驳的光影和沉滞的阴云。在对这样的心灵的接近中,我们看到了林白作为女性写作者将对生命存在的深切体验和超越意向,化解为快意自由的叙述语流,诗性的光雾从中升腾起来,女性生命个体对自我的确证、对非我的拒斥以
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对女性命运新的关注与探索——兼与八十年代女性文学比较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职业女性   八十年代   经济改革   女作家   女性价值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命运   女性自我价值   知识女性  
描述: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从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共存,兼容并包的兴旺景观。八十年代女性文学致力于寻找的各个阶段性衍进特征,均在九十年代或呈平面状,或呈辐射状,或表现为一种新的流向,全面铺开。如果十年也称一个轮回的话,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在精神意蕴和艺术品格上,都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八十年代的简单延续和重复,而是一种具有九十年代鲜明时代特色的超越性显示。
逃离意识与女性宿命──徐小斌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作者: 孟繁华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逃离意识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女性主义写作   双鱼星座   理想主义   女性文学   徐小斌   女性宿命  
描述: 逃离意识与女性宿命──徐小斌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孟繁华徐小斌的小说创作,于九十年代的文学来说,是一个相当独特的现象。她的独特不仅在于她奇丽的想象,对神秘与未然的情有独钟,也不仅表现在她作为女性作家对女性意识的格外自觉,同时还表现在她意识与文本中的深刻矛...
女人为什么写作?
作者: 陈慧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男性作家   自白诗   女作家   女性意识   王安忆   张洁   女性写作   女性地位   女性文学  
描述: 女人为什么写作?陈慧"男人为什么写作?"似乎是不必问的,无论是为责任为生计都有正当的理由。但是女人为什么写作?女人的传统身份无论是"待字闺中"或为妻为母,她们的职业都是在家中。虽然如今她们已能未入社会与男人平等地工作,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但也不必对国家...
逃逸“战争”的谵语——读陈染的《私人生活》
作者: 丁帆   来源: 雨花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外部世界   男性话语   话语批评   女权主义   陈染   核战争   私人生活   女性文学   小说  
描述: 有理论家预言,未来廿一世纪的战争不再是先进的核战争、电子战争,而是两性之间爆发的大战。其实,在中国的九十年代,已有一批致力于女性文学和女权话语批评的作家与批评家拉开了这场战争的序幕。或许,在中国这个根深蒂固的以男性话语为权力中心的大舞台上,这种呼喊的细语显得十分孱弱而苍白,被那庞大的主流法话语(亦为男性权力机器的象征)挤出了话语中心,成为几个凤毛麟角的女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