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宠儿》中黑人女性的主体意识
作者: 佘军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   《宠儿》   主体意识   莫里森  
描述: 贝比·萨格斯、塞丝、宠儿和丹芙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中四位主要黑人女性形象。她们祖、媳、孙三代女性对自身主体的认识是黑人女性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的一个连续过程:从沉睡到觉醒,从自发到自觉,直至主动去建立自我主体身份。小说《宠儿》的发表使黑人女性文学的地位在美国文学史上更加显著,其原因就在于它的政治性,它再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过程。
属下能说话吗——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底层劳动妇女形象
作者: 刘传霞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属下   劳动妇女   女性创作   主体意识  
描述: 后殖民主义理论家斯皮瓦克认为属下不能说话,任何自称为属下代言人的叙述实际上都是“狭义上的自我表现”。在现代中国,底层劳动妇女无疑属于“不能说话”的属下,但是,作为底层劳动妇女同性别的代言人,现代女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就时常会突破时代话语,逸出传统规范,通过对女性共同的内部经验的描述和展示,对已经成为经典、具有权威性和示范性的男性文本进行消解,部分地传达了属下作为主体、有着自我意识、人生追求的声音和欲望。
缺失?回归?——评都梁《亮剑》的人物形象
作者: 黄战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缺失   主体意识   人物形象   回归  
描述: 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所塑造的男、女性人物形象主体意识都是很强的,并不是像网上有人著文说的什么“主体意识缺失”。事实上,都梁的作品之所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全国反响强烈,是在于其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是男性)充溢着阳刚之气,一扫当代文坛的萎靡之风。要说“缺失”,当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正缺失李云龙式人物的阳刚之气。应该说,都梁作品流溢的阳刚之气,正是对我国优秀文学传统的一种更高品位的回归。
从政治解放到自我解放——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历程的研究
作者: 刘志玲   来源: 前沿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政治解放   主体意识   自我解放  
描述: 我国的妇女运动起源于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革命中的妇女运动归于失败;共产党成立后,将妇女运动带上了正确的道路,妇女在解放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缺乏独立性,新中国成立后妇女获得了一系列社会权利,妇女获得了政治层面上的解放,70年代末的改革引发的妇女问题,促进了女性的反思,女性主体意识出现,开始寻求自我解放。
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女性意识的嬗变
作者: 沐金华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战争背景   主体意识  
描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特殊的战争背景使中国的女性文学改变了自身的发展轨迹,其主流走上一条在取材与主题上都与男性文学趋同的道路,"性别解放"的任务被暂时搁置,女性作家的创作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女性意识淡化或女性书写雄化、无性化的倾向。但是,她们追寻"五四"先驱的脚印,创作了一批富于"性别批判"内涵的文本。尽管在强大的民族国家语境中,她们的创作只能处于边缘位置,甚至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她们的存在毕竟丰富了文学的发展,为女性解放和女性文学的进步做出独特的贡献。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社区家政服务女性研究
作者: 姜夏烨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意识   社区服务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作为当前社区服务中的主要工作群体,承担着包括社区照料、家政服务等工作,当今社区服务工作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也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作用。这个群体有其显著的特征,她们往往年龄偏大,或者曾经有过下岗失业的痛苦经历,或者是来自农村,在城市的就业大潮中苦苦挣扎。她们有其弱势的一面,这一弱势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则表现为转型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的挤压、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束缚和性别化的职业塑造、双重角色给她们带来的角色冲突等等。但是同样,随着家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提升、家政服务岗位需求量的增大、她们对社会的依赖程度的降低,社区家
女性主体意识的失落与高扬
作者: 张淑云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制度   主体意识   女性  
描述: 壮族历史在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更迭中表现出了女性主体性的一度确立到失落的转变,壮族作家的小说文本,为读者展示了壮族家族女性在宗法家族制度统治下的生命悲歌,以及走进新时代的家族女性如何奏响主体高扬的生命乐章。本论文整合运用了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重要的理论资源,以主体性作为写作的基点,从性别的视角切入文本,揭示壮族家族女性生命的本真存在,洞穿男性话语对女性主体生命意志的有意或无意的遮蔽,还原女性被曲解的真实面貌。对此,以壮族作家韦一凡与黄佩华的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回顾壮族历史文化的同时,审视壮族家族女性主
媒介素养与女性主体意识的重构及意义
作者: 郭毅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刻板印象   媒介素养   主体意识   女性  
描述: 因千百年的积习以及为了满足商业和消费文化的需求,大众传播媒介不同程度地传播着对女性陈规定型和贬抑等方面的内容,销蚀或遮蔽着女性主体意识。如何读解媒介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尽可能减少媒介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消解,本文在探寻媒介遮蔽女性主体意识的方式与根由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女性良好的媒介素养,树立社会性别观念是女性超越社会和自我的重要途径。
沈从文笔下湘西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作者: 曾庆彬   来源: 大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生态   湘西   主体意识   民俗   女性  
描述: 沈从文"湘西世界"是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形式的再现,其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描写基本上都是原生态文化视界下的。这些女性人物在表面上看是一个被动的、处于受动状态的角色,似乎存在着主体意识的缺失,但是她们大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她们内心的女性主体性别意识尤其强烈。作家笔下的女性,纯净多情,诡异变态,不拘礼教,无论是混沌初开的少女,还是历经生活磨练的妇女,她们都有非常鲜明自觉的主体"性别"意识,这种意识的觉醒,使这些女性历经磨难又充满传奇,突显原生态人"性",散发着强大生命原力。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傲慢与偏见》
作者: 黄嵘   来源: 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   主体意识   女性主义   婚姻经济学  
描述: 在女性文学写作的历史上,简·奥斯丁做出了开拓性的努力.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的性格是具有时代反叛精神的,使女权主义在文学中确立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作家拒绝传统的以男性为主体的写作范式,完成了对文学经典叙述模式的超越,传达出被男性话语遮藏与覆盖的真实生命经验,撑起了一方女性写作的天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