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处在边缘的女性——康拉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吴亚丹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帝国强权   女性  
描述: 康拉德小说中珏儿对吉姆的爱,揭示出帝国男儿的优秀品质,从而肯定了帝国意识形态。而爱伊莎虽然在争取女性主体性的道路上走了很远,但最终失败了。珏儿与爱伊莎的失败,应该是帝国意识形态的再一次胜利,但我们也能看到帝国强权松动的迹象。
处在边缘的女性——康拉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孙奕   来源: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帝国强权   女性  
描述: 本文透过对康拉德作品中处于边缘的女性命运的关注,凸现了帝国强权的存在。小说通过表现珏儿对吉姆的爱,彰显了帝国男儿的优秀品质,从而肯定了帝国意识形态。爱伊莎虽然在争取女性主体性的道路上走了很远,但最终失败了。珏儿与爱伊莎的失败,是帝国意识形态的再一次胜利,但也使我们看到了帝国强权松动的迹象。
影像中潘金莲母题的现代性转化
作者: 夏中南   来源: 学术探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原型   个性解放   伦理嫁接  
描述: 潘金莲作为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一个类型,一度是女性研究的聚焦点。这个艺术形象从诞生之初就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充满了伦理张力。启蒙运动中,潘金莲由“淫妇”翻案变为领一时风气之先的女性个性解放的一面旗帜,话剧《雷雨》又里程碑式为它注入现代性因素,到了今天的电视剧中,潘金莲式女性已经初步具备了审美现代性意味的女性主体意识。这个母题在各种体裁文学艺术和不同时代的阐释中经历了一次次的“置换变形”,对它由文本到影像变迁的梳理无疑具有很强的理论探索意义。
镜城中女性话语的突围与崛起
作者: 方云端   来源: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女性意识   类型化   独立自主  
描述: 接近真实生活中的自我,女性意识不断的得以体现。本文运用了综合分析法,针对国内外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从人物个性的复杂化、主体性意识、独立自主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电影中女性意识的分析能够开拓影视作品的表演视野,塑造更加完整、真实的女性形象。
性别的文本和文本的性别——对三位女性作家作品的解读
作者: 黄薇   来源: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女性文学   性别视点  
描述: 作者的性别不一定等同于作者写作时所采取的性别视点 ,而所谓女性视点则应该取决于是否强调了女性的自我与主体性 ,女性形象是否被放在“主体和看的位置”上 ,她是否是欲望和行动的主体。强调主体性 ,就是强调女性的能动性 ,女性的情感、意志、能力、创造性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记载女性成为主体的过程
作者: 赵晓囡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达洛维夫人   主体性   《时时刻刻》   女性主义  
描述: 《时时刻刻》讲述了三个女人一天的故事,她们的命运因为《达洛维夫人》交织在一起。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三位女性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品读她们的觉醒以及女性主体性的不同反映,来探讨和反思女性主义发展的历程。
女性文学主体性论纲
作者: 李玲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隐含作者   女性文学   对话  
描述: 作为确立女性文学内涵的女性主体性,应是专指隐含作者的女性主体性,而非作品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性或叙述者的主体性;而且,此种主体性剔除了霸权,因而实际上是一种主体间性.女性文学应该在女性隐合作者与作品中男
以女性风情阉割女性主体性
作者: 李玲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长恨歌》   王安忆   女性  
描述: ,欣赏的是女人自愿为女奴的乖巧、势利;在品鉴日常生活情味时,表露出的是对女性身上的奴性只有体恤没有反思的态度。这样,《长恨歌》文本就确定了它认同女性女奴身份的文化立场,完成了它阉割女性主体性的文化作用。
从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看黑人女性主体性的丧失与建构
作者: 罗翠丽   杨秀华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主体性   黑人女性  
描述: 作为一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直很关心黑人女性问题。因此,在她的许多作品中,莫里森以一个作家敏锐和独特的视角反映了黑人女性的艰难生活。本文从莫里森作品中黑人女性人物的角度分析了黑人女性主体性丧失
以女性风情阉割女性主体性——对王安忆《长恨歌》叙事立场的反思
作者: 李玲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长恨歌》   王安忆   女性  
描述: ,欣赏的是女人自愿为女奴的乖巧、势利;在品鉴日常生活情味时,表露出的是对女性身上的奴性只有体恤没有反思的态度。这样,《长恨歌》文本就确定了它认同女性女奴身份的文化立场,完成了它阉割女性主体性的文化作用。
< 1 2 3 4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