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国】搜索到相关结果 43 条
-
传奇文体与中国女性
-
作者:
杜改俊
来源:
太原:三晋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体
传奇文学
古代
妇女文学
中国
文学研究
-
描述:
本书对唐传奇中各种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叙述,具体分为爱情类、侠义类、才智类,这三大类中又分若干小类,介绍范围广,人物形象众多。
-
女性形象与女权话语 20世纪初叶中国西方文学女性形象译介研究
-
作者:
罗列
来源:
四川出版集团;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学
20世纪
翻译
历史
中国
西方国家
英语
人物形象
文学研究
女性
-
描述:
罗列的学术研究和这部学术专著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进行并完成的。
-
社会性别视角中的戊戌妇女运动 兼与西方早期女权运动相比较
-
作者:
韩廉
来源: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1898
女权运动
妇女运动
中国
西方国家
研究
-
描述:
本书从社会性别视角对戊戌妇女运动的贡献、特点、局限、文化渊源和影响做了重新考察,分析了戊戌妇女运动对中国女性和性别解放的贡献,比较了戊戌妇女运动与西方早期女权运动的特征与差异。
-
同一个声音,不同的话语形态
-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形态
妇女
声音
中国
文学史观念
女性文学
源流考
同一
-
描述:
文学史观念的多元化和叙述视角的多样化标志着文学史批评话语的确立与发展。女性文学史著以其独特的文化立场和批评视角跻身文学史史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进一步证明文学史史学观念的变革及多元叙事的可能性,也证明了文学史学科建设的细化和深化;它打破了男权中心话语霸权对文学
-
天水师范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水师范学院
文学学科
创新活力
中国
副教授
教学科研队伍
现当代
重点学科
-
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是天水师范学院学术积淀较为深厚、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学科之一,2004年被正式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该学科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有硕士以上学位者9人(其中1
-
2008年度“中国女性形象工程”北京启动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纺织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素质
中华民族
精神风貌
形象工程
北京人民大会堂
社会氛围
中国
女性
-
描述:
为进一步提高女性综合素质,建立和谐家庭,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营造奥运的良好社会氛围,展我中华民族新时代女性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内外兼修的美丽风采,2月20日,由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与协办单位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2008年度“中国女性形象工程”教育活动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
“有钱大家赚”:访吴霞儿童鞋底世界董事长吴霞
-
作者:
吴文斌
来源:
中国皮革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颁奖典礼
企业认证
鞋底
中国
环境友好产品
董事长
儿童
世界
-
描述:
在今年5月举行的2008品牌中国(女性)赈灾慈善晚会暨颁奖典礼上,吴霞儿童鞋底世界董事长吴霞成功入选2008年中国100大品牌女性人物,作为温州首家专业从事儿童鞋底生产的企业,吴霞儿童鞋底世界从创立
-
团结奋进 谱写中国妇女运动的新篇章:在中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
作者:
顾秀莲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代表大会
胡锦涛总书记
篇章
妇女运动
中国
妇联工作
中央领导
妇女发展
-
描述:
各位代表、姐妹们、同志们:中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就要胜利闭幕了,我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党中央高度重视这次大会,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大会开幕式,贺国强同志代表党中央发表
-
少年风华正当时
-
作者:
庞国翔
来源:
党史纵横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少年
人民音乐家
中国
早期
领导人
中央委员会
革命活动
-
描述:
她是我国妇女运动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国早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学生运动和青年运动的领袖、共青团第一任中央委员会书记施存统(施复亮)的妻子,同时还是我国著名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
-
美国新闻周刊中的中国女性形象研究(1990-2006)
-
作者:
侯芃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
群体
意识形态
报道
东方主义
文化批评理论
女性人物形象
文本
整体形象
媒体
女性形象
描述
受害者
话语分析
国家形象
形象研究
中国
倾向
新闻周刊
种族中心主义
-
描述:
由于美国媒体在世界大众传播体系里具有特别的地位和影响力,国内学术界针对其报道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也一直较为丰富。但是,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多集中于国家形象的整体性研究,或专门就单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