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我国百年电影女性形象的嬗变
作者: 吴洪娣   管仁福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嬗交   女性形象  
描述: 从1905年至今,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百余个年头。在这一百余年里,中国电影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间,银幕中的女性形象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内涵。从电影发展初期女性形象的缺失
论中国西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叙事
作者: 苏敏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性别叙事   西部电影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千百年来一直作为“被书写、被表述”的对象出现在包括电影在内的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中国电影从诞生之日起便在银幕上塑造了众多经典的女性形象。中国西部电影是新时期中国电影史上最为突出的思潮、现象之一
1945-1949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杨林玉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意义建构   女性形象   40年代  
描述: 本论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40年代战后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借鉴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作为辅助研究视角,以对男权制(包括男性统治、男性认同、将女性客体化以及男权制的思维模式
遮蔽与张扬:新中国女性电影的主题变奏
作者: 高力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意识形态   中国电影   女权主义   男性中心  
描述: 从女权主义电影批评角度审视:新中国的电影在女性伸展与解放的体貌下,是一种强大的政治潜抑力与整合力。在这两种合力的遮蔽下,女权的内蕴、女性的意识和独立的女性品格却缺损到几乎无可辨认的境地。我国新时期主流电影通过女性表象的复位完成了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拨乱反正”的过程。然而,这时期电影叙事中的女性、母亲、地母形象仍是沉重的、超负荷的或多元决定的历史存在。新时期的电影语言仍然是男性的传播方式,在男性的、意识形态权威话语的遮蔽和扭曲下,新时期电影中的女性依然是缺损的。第四代女导演以鲜明的女性意识烛照她们的创作,赋
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郭珊珊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中国电影   导演   年代   女性意识   电影创作   解读   男性社会   女性形象   男人  
描述: 法国著名导演弗朗素瓦·特吕弗曾深有体会地说过:“电影是女性的艺术”。的确如此,电影作为人类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载体,它的叙事从未离开过女性这一话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曾经历过一次历史的辉煌。电影
论五六十年代剿匪片的发生与特征
作者: 江霄   来源: 电影文学 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剿匪   中国电影   电影创作   英雄形象   情节设置   新中国   雪原   沙漠   女性形象  
描述: 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影坛上诞生了一个新类型的电影种类——剿匪片,其中的代表有《智取华山(》1953)、《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神秘的旅伴》(1955)、《猛河的黎明》(1955)、《边塞烽火》(1957)、《寂静的山林》(1957)、《沙漠追匪记》(1959)、《云雾山中》(1959)、《林海雪原》(1960)、《勐垅沙》(1960)、《冰山上的来客》(1963),这些剿匪片大多取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伪和国民党军队的地下斗争业绩,以及发生在崇山峻岭、茫茫沙漠和林海雪原里的战争。在五六十年代
论五六十年代剿匪片的发生与特征
作者: 江霄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剿匪   中国电影   电影创作   英雄形象   情节设置   新中国   雪原   沙漠   女性形象  
描述: 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影坛上诞生了一个新类型的电影种类——剿匪片,其中的代表有《智取华山(》1953)、《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神秘的旅伴》(1955)、《猛河的黎明》(1955)、《边塞烽火》(1957)、《寂静的山林》(1957)、《沙漠追匪记》(1959)、《云雾山中》(1959)、《林海雪原》(1960)、《勐垅沙》(1960)、《冰山上的来客》(1963),这些剿匪片大多取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伪和国民党军队的地下斗争业绩,以及发生在崇山峻岭、茫茫沙漠和林海雪原里的战争。在五六十年代
电影《两个裹红头巾的女人》影片研讨会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召开
作者: 艺伟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头巾   中国电影   东北   导演   研讨会   影片   电影制片厂   电影艺术   女性形象   和谐  
描述: 2007年4月6日,长影新片《两个裹红头巾的女人》观摩研讨会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召开,研讨会由《电影艺术》杂志社主编吴冠平主持。
阮玲玉:美丽与哀愁(英文)
作者: 于鹭飞   来源: 中国妇女(英文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中国电影   悲剧色彩   演员   影片   默片   人生   女性形象   不计其数   天才  
描述: 她是中国电影史上传奇式的人物。作为一位天才的演员,她在默片时代享有盛名,崇拜者不计其数。通过29部影片,她成功地塑造了各式各样美丽但却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引起人们无限的共鸣。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与她所饰演的人物极其相似,她自己的人生也未能逃脱悲剧的阴影,终于青春妙龄便一去不归。
遥远的爱
作者: 老老夏   来源: 世界电影之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萧伯纳   家庭生活   中国电影   新现实主义   教授   理想   妇女解放   妇女运动   色彩   新女性  
描述: 赛浦洛斯国的国王皮格马里翁是大雕塑家,因厌恶国中女子淫逸轻浮而决定独身终老,却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成的美丽少女。美神阿芙洛狄忒遂其愿,赐予该雕像生命……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创作于1912年的喜剧《卖花女》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