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国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嘉豪调味品,享受入厨之乐
-
作者:
暂无
来源:
食品与健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代言
调味品
中国女性
-
描述:
日前,明星范冰冰出现在广州一摄影棚内,以一身知性小妇人的形象为广东嘉豪食品的系列调味品拍摄电视及平面广告。温柔居家是传统中国女性的形象,也是很多男人衡量好老婆的标准之一。范冰冰以这样一个温柔贤淑的形象代言嘉豪调味品,让人眼前一亮。
-
后现代史学叙事中的中国女性
-
作者:
贾永梅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现代理论
史学叙事
中国女性
-
描述:
在后现代理论影响下,西方的中国女性研究出现了重大转向,高彦颐的《闺塾师》和贺萧的《危险的愉悦》是其中的代表作。前者在挑战既有三种意识形态解释的基础上,重构了明末清初中国女性的自主空间;后者抛开传统的实在论取向,转而分析隐藏于上海妓女背后的话语权力网络。中国学者杨念群的《从科学话语到国家控制》一文,则将高、贺的研究取向融合为一,对女性缠足背后的权力关系进行了精彩的身体政治分析。这三种研究为中国女性史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空间,但与此同时也面临诸多理论上的困境。
-
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魏朝忠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人本质
封建社会
祥林嫂
中国妇女
高中语文教材
刘兰芝
女性形象
古代妇女
中国女性
-
描述:
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许多中国女性形象,她们个性鲜明,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这些充满个性的女性形象,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饱含着丰富的意蕴。一、表现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及封建社会的黑暗
-
服饰与女性形象
-
作者:
陈华
来源:
艺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服饰文化
艺术作品
文化内涵
衣服
女性形象
独特魅力
中国女性
-
描述:
张爱玲说:女人爱衣服,衣服其实就是女人的袖珍戏剧,走到哪儿就上演到哪儿。旗袍是中国女性着装文化的典型标志,它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故能在服饰文化中独领风骚,久盛不衰。旗袍绝对是香港导演王家卫影片中传统女人最拿手的戏剧。影片中穿旗袍的女人都永远云鬓高耸,她们高昂
-
男权规约下的“地母”:谈严歌苓的“地母女人”形象
-
作者:
丰云
来源:
写作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者
男权
移民作家
规约
底层女性
地母
日本移民
女性形象
严歌苓
中国女性
-
描述:
2008年4月,严歌苓的又一部力作《小姨多鹤》出版,再次引起了研究者对严歌苓的关注。因为这部作品是以最为敏感的中日关系为背景展开的,叙述的是一个战败后滞留在中国、长期为妾的日本移民竹内多鹤的故事。如
-
中国女人,时尚纪
-
作者:
续慧颖
黄榕
张宗武
来源:
厦门航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年代
上海
时尚
开始流行
国际品牌
旗袍
中国文字
女性形象
依附性
中国女性
-
描述:
中国女性基于个体觉醒的改变正由依附性向独立性过渡。无论是依附的过去还是独立的现代,当女人作为人的主体性得到前所未有的独立与社会地位,中国女性正在真正超越时代,超越性别。而与中国女性一同走来的时尚,从最初的荒芜到茫然从之,再到如今的驾驭与相互渗透。时尚改变了中国女性的本身,中国女性也因此走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尚新天地。3月8日,在这个世界女性的节日里让我们一同回望,细数那些跟随中国女人一起的难忘时尚故事。
-
从教材中三个女人的形象看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
作者:
王超
来源: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祥林嫂
相互补充
中国妇女
高中语文教材
传统美德
荷花淀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翠翠
-
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小说单元)前三篇课文《祝福》《边城》《荷花淀》,分别以祥林嫂、翠翠、水生嫂这三个女人作为主人公。仔细探究这
-
浅谈中国女性媒介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
作者:
孙玉双
曹振宝
来源:
军事记者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突出特色
电视节目
生活方式
视听对象
媒介影响
女性形象
女性生存状态
中国女性
报纸
-
描述:
女性媒介主要是以女性为阅读视听对象的媒介,是反映女性生存状态并服务于女性生活的媒介,女性媒介影响着女性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世界上最早的女性媒介是18世纪英国的《淑女使者》、《旁观者》和《妇女周刊》等。中国的
-
有效的女性叙事转身与追索
-
作者:
田泥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性意识
叙事方式
玫瑰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铁凝
女性主义
历史阶段
中国女性
-
描述:
铁凝从最初的《哦,香雪》,到《玫瑰门》,再到《笨花》等作品,贯穿新时期到转型期再到当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卓立文坛。而回溯她的文学之路,我们看到了铁凝的求索之途,其实是充满诸多变数的。无疑,1988年的《玫瑰门》是铁凝叙事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标志与有效的转身,一改之前的从容、淡定与柔美,以犀利的笔法进入女性生活现实与历史的层面,揭示形形色色的女性,颠覆了把女性神话化的男权文化策略,拆解了母性神话的幻想,直逼女性自身的文化痼疾。当然,铁凝从《哦,香雪》的“清纯”到《玫瑰门》的“世故”,引发了读者群的严重分化与狂
-
特约评论人语
-
作者:
黄霖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史
女性作家
评论
历史分期
女性文学研究
文学发展
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女性
-
描述:
1995年,我的同窗学姐盛英曾经主编了一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筚路蓝缕,用洋洋80万言梳理了一个世纪里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历程,评介了120多位女性作家,在推进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方面功不可没.该著<导言>在论述历史分期时,虽然明确地将世纪初到''五四'',定为女性意识觉醒,女性文学勃然崛起时期,但由于学界长期将近代与现代分而治之,当一时用20世纪将两者统观之时,就往往会顾此失彼.当时,对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研究还未引起整个学界的真正关注,几无积累.即使对如秋瑾、徐自华、陈撷芬、王妙如等少数女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