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解构《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中国女性
作者: 施维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依附   抗争   《北京遇上西雅图》   中国女性  
描述: 《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网络零差评热潮过后,人们对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出现了两极化的争议,赞赏者有之,抨击者也不少。本文从女性视角出发,解构影片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在通向幸福的路上女性不断地抗争与依附男权社会,遭受难以言说的苦楚;在男权主义下太多女性委曲求全,抗争太少甚至失声;在社会认同的模式下,女性获得幸福需要冲破很多的围困。抗争与依附不仅是影片人物对男权社会的态度,也是中国女性普遍的价值观。
《金陵十三钗》:性别与种族互喻中的自我认同
作者: 徐雅宁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自我东方化   中国女性   跨种族情恋  
描述: 通过对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和“女性中国”意象建构的分析,以及对其所体现出的性别政治与种族政治二者互喻的鉴定,可以看出这部电影自觉地将“中国”放置到跨文化展现中被凝视的位置上,表现出对西方文化霸权和跨国资本的臣服,以及对西方文化所预设的东方他者地位的自我认同。这部影片的深层逻辑不在诉说民族创伤,而是基于西方意识形态和期待视野的“中国想象”,不仅其视野和立场是西方的,其想象主体也是西方的。
抗争与宰制——电影《孔雀》、《世界》和《青红》的女性形象表征
作者: 李道全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电影节   第六代导演   孔雀   表征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花木兰   中国女性   世界  
描述: 今年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频繁亮相:顾长卫的《孔雀》获第55届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银熊奖);《青红》接着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同为第六代导演的贾樟柯作品《世界》也有幸作为"2004年威尼斯电影节中国唯一参赛作品"。三部电影的轮番上演吸引了国内外的关注,让人们对中国电影有了更多的期待。然而综观三部电影,虽然讲述不同时期背景的故事,女性形象的表征却都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