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子君、娜拉等女性性格中的悲剧因素
作者: 史冰如   来源: 常州工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文学革命   女性性格   个性意识   个性解放   悲剧女性   女性形象   知识女性   个性精神   陈白露   易卜生  
描述: 随着“五四”文学革命挪威作家易卜生的作品被译介到中国,娜拉的名字就成了个性解放的代名词。许多新文学作家都纷纷以爱情、婚姻为题材,呼唤:表现女性走出家庭,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婚姻。而在众多的人物画廊中有二个女性形象经常和娜拉联系在一起,一个是《伤逝》中的子君,一个是《日出》中的陈白露。这二位美丽而凄婉的悲剧女性被许多人称为一个是“回来”了的娜拉,一个是“堕落”了的娜拉。在探讨她们悲剧的根源时,人们总习惯地归结为她们所走的个性解放道路和社会的迫害,认为“在旧的社会制度没有被彻底推翻以前,在妇女没有取得政治经济上和
在非人的磨难中倔强地高昂起头颅——析《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
作者: 夜平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鬼子   莎菲   游击队   小资产阶级   劳动妇女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个性解放   《我在霞村的时候》   女性形象   解放区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女性形象画廊中,丁玲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主人公贞贞,以其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区别于其他或痛苦挣扎,或忍辱负重、或狂热追求、或犹豫彷徨、或消沉绝望,或堕落沉沦、或抑郁激愤乃至走向变态的五光十色的女性形象,放射出灼目的光彩。这不仅因为她所遭受的凌辱与损害极为残酷的,更因为她有一颗从非人的侮辱与磨难中挣扎着向上向善向美的倔强不屈的灵魂。在她那百摧不折的生命力和生命元气中,不仅涵含了浑厚的历史、文化容量。而且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广搏的社会内容,提出了尖锐敏感的现实问题。
试谈丁玲早期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作者: 于河生   郑建临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女性   莎菲   小资产阶级   丁玲   三十年代   个性解放   知识女性形象   新女性   作品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描述: 一九二七年,丁玲的处女作短篇小说《梦珂》问世,一九二八年春,又发表了震动文坛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自此,丁玲一举成名,以其不平凡的文学才华赢得了前辈作家的极大重视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推崇。此后的三、四年间,她又连续写下了《暑假中》、《自杀日记》、《一九三○年春上海》、《田家冲》、《某夜》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她以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美与悲剧美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新文学史   曹禺剧作   女性艺术形象   个性解放   文学园地   悲剧美   女性形象  
描述: 在现代新文学史上,塑造寻求个性解放新女性艺术形象的作家,除了鲁迅、茅盾、丁玲外,就要算曹禺了。他塑造的蘩漪、陈白露、愫方等女性形象,以独具的艺术美而争妍于新文学园地。这些具有悲剧美的形象是通过她们对个性解放和美的追求与独特的社会环境形成的强烈矛盾冲突,内心的无比痛苦及感情波涛的起伏而塑造出来的。她们的灵魂经历了从人间到地狱的广阔世界的悲剧旅程。曹禺以具有悲剧美的女性形象而发展了我国的悲剧艺术,并将悲剧的文学剧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试论安娜与德·瑞那夫人爱情悲剧的冲突机制
作者: 陈周方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女主人公   安娜·卡列尼娜   爱情悲剧   卡列宁   七十年   三十年代   个性解放   女性形象   社会现实  
描述: 《红与黑》与《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举世闻名的文学珍品,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婉丽多姿,栩栩如生,令人掩卷难忘的女性形象。前者成书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反映法国复辟王朝时期黑暗反动的社会现实,后者成书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反映资本主义
一个倔强的求索者——莎菲形象之我见
作者: 林应清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莎菲   大革命失败后   日记   丁玲   个性解放   爱情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五四  
描述: 莎菲,这"一个奇怪的女子",当她作为《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日记》)的主人公一问世,"便好似在这死寂的文坛上,抛下了一颗炸弹一样",人们都不免为她"所震惊".①五十多年来,人们都承认莎菲是现代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独特的女性形象,然而对这个形象的内涵却具有各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解.我认为,如果把莎菲形象放在其
莎菲的悲剧和丁玲的悲剧
作者: 周一筑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作家   文学作品   莎菲   文学形象   婚姻自主   丁玲   个性解放   女性形象   恋爱自由  
描述: 提起莎菲,这个20年代中国文坛上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几十年来任人褒贬,众说纷纭.作为批评对象的文学作品或文学形象,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审美系统之中,一部文艺作品或一个文学形象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与审美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作家、作品、读者(批评者)都有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里,往往把文艺作品和文学形象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只归于作家和作品负责,而忽略了接受主体的作用;在强调作家和作品之时,又往往只从单一的政治或社会学的角度去要求,而忽略了作家
中国知识女性的漫漫长途:谈谈“五四”以来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作者: 管华   来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文学作品   中国革命   中国妇女   个性解放   知识女性形象   新女性   中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五四  
描述: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蒙受了沉重的精神奴役,尤其是中国妇女,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的束缚下,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她们的忍辱负重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少有的。知识分子是我国现代社会最敏感的成分,他们在各个时代潮流中都有所表现,正如毛泽东同志说,他们“富有政治感觉,他们在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
安娜与娜拉形象差异再比较
作者: 田升思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流社会   时代新女性   安娜·卡列尼娜   娜拉   托尔斯泰   离家出走   个性解放   爱情   划时代意义   女性形象  
描述: 安娜与娜拉都是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形象,是十九世纪末期开在俄罗斯大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两朵并蒂莲花。做为共同具有真诚的品质和叛逆性格的女性,她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显示了妇女个性解放的划时代意义。但是,做为诞生在不同国家、不同作家笔下的女性,无疑又有着巨大的差异性。本文即想从这个角度去把握审视这两个时代新女性。安娜和娜拉的离家出走,虽然在客观都包蕴着妇女个性解放的意义,但如果深究她们出走的主观动机,却有着质的差异。安娜从离家出走到卧轨自杀,体现了她爱情至上的追求,贯穿着处于从贵族立
“走”与“留” “爱”到“悟”
作者: 陈迪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尔茂   繁漪   《玩偶之家》   精神反叛   周朴园   个性解放   内心冲突   女性形象   “爱”   《雷雨》  
描述: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和19世纪70年代的挪威,分别出现了一位反抗封建礼教、宗教法律的女性形象,这就是《雷雨》中的周繁漪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她们都是“精神反叛”的典型。她们同为资产阶级知识女性,一个生活在貌似有尊严有秩序,实为冷酷专横的封建式的资本家的家庭里,一个生活在看似欢乐和谐、实为虚伪自私的银行职员的家里;一个在两代人的欺侮下就要闷死、渴死的时候,一个在两代人的脉脉温情中被突发事件震醒的时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条道路;控诉与抗争。之后,繁漪在雷雨中将爱与精神共同毁灭,而娜拉则抛弃了玩
< 1 2 3 ... 11 12 13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