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两性终极对话——释读阎连科的长篇小说《受活》
作者: 刘静宇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个体自由   两性关系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受活》中,阎连科以狂放的笔法完成了对整个人类发展历程的一次另类而“真实”的叙述。在这段浓缩的现实历史中,循着“女神时代——女奴时代——女人时代”的演进,女性存在与男性存在在长期呈现一种愤怒的对峙之后,终于在不断的生存交锋中觅得两性存在的同一指向:个体的自由。
驶向双性同体的理想境地
作者: 周红燕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两性关系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  
描述: 的女性意识。本文主要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小说中所反映的传统两性关系以及双性同体的形成过程,旨在说明伍尔夫所提倡
劳伦斯主要作品中女性人物爱情观
作者: 刘晓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爱情观   劳伦斯   女性人物  
描述: 劳伦斯是一位天才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机械文明异化的本质,揭示了在工业文明压抑下各种扭曲的人际关系,勾勒了他心目中和谐理想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两性关系。劳伦斯希望调整并建立崭新的两性关系
明末清初“一夫双美”剧研究
作者: 农艳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话语   两性关系   “一夫双美”剧  
描述: 明末清初由于时代风习的泼染和传统文化的沿袭,“一夫双美”剧的创作颇为兴盛。在剧作中男性文人通过塑造一批温柔娴雅,无争无妒的“天使型”女性,向世人描绘了一幅夫唱妇随、妻妾和乐的理想蓝图。然而,当我们从女性主义阅读策略的维度去审视和观照这些女性人物,去探析其间的两性格局时不难发现,在男性所构筑的这个温情脉脉的故事里,男女两性间的地位判若霄壤。因为女性所彰显的年轻貌美、聪慧纯洁、忠贞痴情等等共同的看似天经地义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品德,实际上都是古代封建男权文化所规范了的女性性别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天使型”的女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经典解构与重建
作者: 曹晓东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论   女性视角   两性关系   经典的解构与重建   女性形象  
描述: 建立在男性话语基础上的经典文本进行了女性视角下的观照,不仅揭示出原文本中的男权意识形态的痕迹和男尊女卑思想,也通过解构和重写,表达出作者借用历史题材、关注女性生存状况、并进而思考历史上的两性关系的创作
凤飞美国
作者: 朱一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华裔女性形象   两性关系   母女关系   女性气质  
描述: 美国华裔文学历经百年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广大华裔美国作家的共同努力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组成了一幅各具特色又自成一格的人物画卷,在美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面对西方的、白人的、男性的压迫,华裔女性走过的是一条崎岖而充满荆棘的道路。经历了百年的沧桑,文本中的华裔女性在自我身份的追问和肯定中一步步走向自觉。 文章首先结合华裔女性的发展历史和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现状,揭示了女性形象在文本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就美国华裔文学的界定和其发展历程作了简要梳理;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分三个阶
解放潘多拉
作者: 郑丽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贝娄   人物形象   小说   女性  
描述: 本论文主要运用波利·杨—艾森卓的性别与欲望理论,通过对潘多拉神话进行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的分析,解读索尔·贝娄创作高峰期的四部作品:《雨王亨德森》(1959)、《赫索格》(1964)、《洪堡的礼物》(1975)和《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中的女性形象... >> 详细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所体现出的两性关系
作者: 张云岗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两性关系   双性同体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描述: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传世之作。这部小说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线索,描写了拉姆齐一家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片断生活经历。全书并无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一反传统的文学写作模式,通篇采用意识流写作手法,在反映人物、深化主题方面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新奇的表达技巧。同时,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队伍中的重要一员,伍尔夫还在该小说中深刻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她极力主张摆脱父权制社会对女性在生活与事业上的束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女性文学的发展。她的著名的双性同体理论也在这部小说中有着很好的体
论苏童的女性想象
作者: 邓晶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两性关系   性政治   苏童   女性想象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从苏童笔下的女性形象、苏童笔下的两性关系、苏童的女性观和苏童女性想象的困境四个方面全面论述了苏童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作品中女性想象的斑驳面貌。苏童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枫杨树故乡的祖辈女人,旧时代
论《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两性关系的困境
作者: 李静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两性关系   爱情婚姻危机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美国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索尔·贝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曾获得包括普利策奖及诺贝尔奖在内的各种奖项,被誉为继海明威和威廉.福克纳之后最杰出的当代美国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至今已出版了包括《奥吉.马奇历险记》(1953),《赫索格》(1964),及《洪堡的礼物》(1975)在内的9部长篇小说,还有3部中短篇小说集,5部剧本和4部其他著作。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为贝娄的晚期佳作,集中体现了贝娄本人对当代社会婚姻,爱情的思考。这部作品在表现男女关系及婚姻恋爱主题方面极具有代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