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以女性风情阉割女性主体性
作者: 李玲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长恨歌》   王安忆   女性  
描述: 王安忆《长恨歌》在铺写既日常又时尚的上海风情方面卓富才情,但在叙事立场方面却存在着价值缺憾。该文本在营构女性人物关系时,认同了以情色等级、世俗精明程度评定女性生命价值的世俗观念;在设置男女人物关系时,欣赏的是女人自愿为女奴的乖巧、势利;在品鉴日常生活情味时,表露出的是对女性身上的奴性只有体恤没有反思的态度。这样,《长恨歌》文本就确定了它认同女性女奴身份的文化立场,完成了它阉割女性主体性的文化作用。
长恨绵绵下的三叹歌调:对王安忆《长恨歌》的重新阐释
作者: 杨桦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   生活   《长恨歌》   怀旧  
描述: 王安忆在《长恨歌》一书中通过对女主人公王琦瑶颠沛流离、贫富无常的一生及枝枝蔓蔓的人际关系的描写,成功展示了"沪上名媛"的情爱艳史和新老上海的风俗画卷。历史叙述的淡泊中,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被描绘得层层叠叠,厚重之中渗透着淡淡的生活情调;在主流社会的边缘,女性人物形象在历史动荡中沉浮,并染上自己情爱生活的那一抹色调;对生命漂泊感的无奈和无法摆脱命运操纵的宿命感则使怀旧的泉思涌动。
以女性风情阉割女性主体性——对王安忆《长恨歌》叙事立场的反思
作者: 李玲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长恨歌》   王安忆   女性  
描述: 王安忆《长恨歌》在铺写既日常又时尚的上海风情方面卓富才情,但在叙事立场方面却存在着价值缺憾。该文本在营构女性人物关系时,认同了以情色等级、世俗精明程度评定女性生命价值的世俗观念;在设置男女人物关系时,欣赏的是女人自愿为女奴的乖巧、势利;在品鉴日常生活情味时,表露出的是对女性身上的奴性只有体恤没有反思的态度。这样,《长恨歌》文本就确定了它认同女性女奴身份的文化立场,完成了它阉割女性主体性的文化作用。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叙事策略
作者: 罗忆南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长恨歌》   王安忆  
描述: 在当代女性文学中,王安忆一直是文学界最受瞩目的作家之一。尤其是她的《长恨歌》作为多元叙事的代表,展现了鲜明的边缘人叙事、历史性叙事以及空间和事件交错的叙事方式,不同程度地展现了王安忆在《长恨歌》中的叙事策略,使更多读者对这篇文章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展现出了王安忆高深的文学水平。本文主要通过对王安忆《长恨歌》进行分析,来研究其主要的叙事策略。
论《长恨歌》中的生命体验
作者: 张宁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恨歌》   生命体验   孤独   王琦瑶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安忆是女性写作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从她的“三恋”系列到《长恨歌》她都以卓越的成绩代表着女性写作的一个新方向。不同于以往对女性的抒写,她的作品涉及题材广泛,打破了“五四”以来女性文学性爱的圣洁模式,对传统的女性文化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长恨歌》中,王安忆更是挖掘女性内心,探索女性在城市中孤独的生命体验。
跨越东西方文明的女性追求与发展:浅析《呼啸山庄》和《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李芳茗   李九雪   来源: 科学时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恨歌》   《呼啸山庄》   女性主义  
描述: 《呼啸山庄》是一部具有研究潜力的小说,描写了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和利益冲突,是19世纪西方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反映出强烈的女权主义意识。《长恨歌》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作品中的代表,王安忆以细腻的笔触剖析了一个女人一生的悲欢,两部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发展特征鲜明,具有代表性。人们将对跨越一个世纪的两部东西方作品放在一起比较,从英国与上海的两种时代背景、乡村与城市的两种地域环境、女性柔与刚的两种性格模式三个方面来对比分析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
王安忆《长恨歌》影视改编的性别叙事研究
作者: 王欣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长恨歌》   叙事   影视   性别  
描述: 1995年,当代著名女性作家王安忆发表了她的散文体长篇小说《长恨歌》,反应不俗,于2000年获得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大奖和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论界对此文本的评价甚高,有人称它为“王安忆的颠峰之作”,有人甚至称它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这部优秀作品先后被改编成话剧、电视剧、电影,获得多重阐释的空间。在这部经典的长篇小说中,女性面对人生和爱情时所表达出来的独立自主的人格和精神,是作家表现的重点。因此,本文拟从小说《长恨歌》小说文本与电影、电视叙事文本进行细致全面的比较,来体察不同的传播媒介形式在文学活动
接受美学视角下小说《长恨歌》英译本的翻译研究
作者: 高姗姗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长恨歌》   接受美学   审美距离   翻译策略  
描述: 《长恨歌》是我国当代作家王安忆最有影响力的一部长篇小说。此小说语言华美,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作者通过对小说人物的描写,记叙了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上海的兴盛衰落,小说以其独特的海派文化[作为以上海为中心的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李伦新2005:44]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其英译本由白睿文和陈毓贤两位汉学家共同翻译并于2008年发表。<br> 国内学者对《长恨歌》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研究和探讨。例如,蒋文琴研究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
现代都市女性的一种平常而卓越的价值追求——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解读
作者: 高松   来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恨歌》   复杂性   王琦瑶   现代都市女性   价值追求  
描述: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是个现代都市女性形象,作为现代人,她追求自身生命价值最大限度实现的可能性,执著于现代生活文化品味,但在这些价值追求中又表现出放弃自身自由的复杂性。对这一形象进行反思,将有益于今天我们推进现代生活的创造。
掇拾新传奇 无奈赋悲歌——《长恨歌》解读之一种
作者: 吉素芬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恨歌》   王安忆   艺术风格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掇拾新传奇 无奈赋悲歌——《长恨歌》解读之一种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