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主义视角下小说《虹》中的厄秀拉形象解读
作者: 刘建平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虹》   劳伦斯   女性主义  
描述: 《虹》是展现劳伦斯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不仅揭示了英国步入工业文明以来的各种社会变迁,而且通过诸多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其浓郁的女性主义思想,其中厄秀拉就是一个集中体现女性独立意识的典型。虽然厄秀拉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不过在父权制社会大背景下她没有得到充分施展,而是在失落彷徨中继续探索前行。
《儿子与情人》和《虹》中男性权威的解构
作者: 于文萃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权威   《虹》   《儿子与情人》   D.H.劳伦斯  
描述: D.H.劳伦斯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女性人物,然而评论界认为劳伦斯作品中有着明显的父权主义思想。本文以劳伦斯的前期之作《儿子与情人》和《虹》中的两位男性瓦尔特·莫瑞尔和威尔·布朗文为出发点,分析劳伦斯作品中男性权威的解构,从而揭示出男性也是父权体制下的牺牲品。
火中的凤凰:厄秀拉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专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厄秀拉   《虹》   现代女性  
描述: 英国著名作家D•H•劳伦斯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成功地塑造了无数形象各异的女性人物,其中小说《虹》中的主人公厄秀拉的形象最为动人。她在男权统治的社会里,敢于冒大不韪,追求男女平等,追求自我独立,追求婚姻自主,百折不挠地探索人生真义,是劳伦斯所塑造的现代女性的杰出代表。本文从社会和婚恋两个方面探讨厄秀拉这一人物形象的现代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形成。 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成功地塑造了无数形象各异的女性人物,其中小说《虹》中的主人公厄秀拉的形象最为动人。她在男权统治的社会里,敢于冒大不韪,追求
火中的凤凰——厄秀拉
作者: 温爱玲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厄秀拉   《虹》   现代女性  
描述: 英国著名作家D·H·劳伦斯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成功地塑造了无数形象各异的女性人物,其中小说《虹》中的主人公厄秀拉的形象最为动人。她在男权统治的社会里,敢于冒大不韪,追求男女平等,追求自我独立,追求婚姻自主,百折不挠地探索人生真义,是劳伦斯所塑造的现代女性的杰出代表。本文从社会和婚恋两个方面探讨厄秀拉这一人物形象的现代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形成。
伊莱娜·肖瓦尔特理论的再现:《虹》中的三位女性
作者: 陈文玉   来源: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虹》   伊莱娜·肖瓦尔特   再现   劳伦斯   女性  
描述: 伊莱娜·肖瓦尔特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一书中把女性写作传统分为三个阶段,即"女性的"阶段,"女权"阶段和"女子"阶段。第一阶段是女作家模仿并内化主导的男性审美标准,该标准要求女作家人人都是淑女阶段;第二阶段是女性主义女作家抗议男性价值,提倡建立分离主义者乌托邦和争取独立和权力阶段;第三阶段是继承了前两个阶段特点,在"在自我发现"时期发展出特别的女子写作和女子经验阶段。虽然《虹》中三名女性人物莉迪亚、安娜和厄秀拉不是女作家,只是普通女性,但笔者认为,她们正好分别再现这三个阶段——女性阶段、女权阶段和女子阶段。
超越成长困境:劳伦斯《虹》的成长主题研究
作者: 曹艳云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主题   《虹》   英国小说   女性文学   戴·赫·劳伦斯  
描述: 超越成长困境:劳伦斯《虹》的成长主题研究
《虹》的女性文学色彩
作者: 钟伟华   来源: 韶关大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外国文学   主题   《虹》   女性文学   平等  
描述: ·H劳伦斯是一位关注人类命运的作家 ,妇女问题是他探讨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个重要立足点 ,《虹》通过布兰温家族三代女性的人生追求 ,从哲理的高度观照男权文化背景下的女性生存现状 ,以厄秀拉的人生抉择 ,表明女性应当在做一个真正的人的基础上 ,实现与男性平等的理想
继承与创新——劳伦斯与狄更斯比较研究
作者: 李少军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维多利亚时期   查尔斯·狄更斯   狄更斯   男性人物   继承与创新   厄秀拉   《虹》   劳伦斯   《恋爱中的女人》   女性人物  
描述: 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和大卫·赫伯特·劳伦斯先后相隔60年辞世:狄更斯逝于1870年,正值维多利亚时期;劳伦斯则卒于1930年,恰逢现代主义兴盛之时。两位作家的创作都打上了各自不同时代的烙印:狄氏具有鲜明的维多利亚色彩,而劳氏则是彻底的现代派。他们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都从劳动阶级中拼搏脱颖而出;都曾经饱尝贫困冷落的痛苦。两人都曾不停地四处飘泊,寻求理想中可以完成自己事业的平静。在婚姻方面,两人都经历过20岁早婚后夫妇不和的尴尬。两位作家许多相似的经历为他们文学创作中的某些共性提供了基础。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