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解析《慈悲》中女性人物的心理创伤
作者: 张妍妍   李佳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   心理发展   黑人女作家   种族问题   精神分析学   心理创伤   悲剧人生   黑人小说   《所罗门之歌》   莫里森  
描述: 心理创伤是精神分析学中最普遍的问题和症状之一。这种创伤往往是由于病人“执着”于过去生活的某一时期而无法摆脱以至于对心理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莫里森的作品《慈悲》一书中,莫里森笔下的女性人物都曾遭受不幸的经历,这些创伤事件导致了她们的心理创伤,她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对创伤作出反应并试图进行自我拯救,然而她们潜意识里对创伤的“执着”却早已注定了她们的悲剧人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们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
论《所罗门之歌》中派拉特的民族观
作者: 宋清涛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非洲文化   所罗门之歌   黑人女性   露丝   白人社会   《所罗门之歌》   寻找自我   拉特   黑人文化  
描述: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男性,然而整个小说却紧紧围绕着对女性人物的巧妙刻画。Harry Reed认为奶娃的寻根历程是"被他的女性关系所支撑。黑人女性所给予他的爱、支持、引导甚至拒绝都是他得以迅速成长起来的主要因素"(54)。在这些女性的帮助下,他由一个顽固、盲目、傲慢又追求物质的年轻人,变为
浅谈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
作者: 张新勇   李丹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作家   三次高潮   黑人民族   美国废奴运动   女性主义文学   黑人女性   《所罗门之歌》   美国白人   美国黑人   黑人奴隶  
描述: 引言在20世纪初期,美国的黑人文学迅速崛起,由于它兼具美国黑人民族与美国文化的双重特征,以反对奴隶制、种族歧视等内容为主,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分支的黑人女性文学,从诞生那天开始就一直被男性文学所排挤,处在弱势文学的地位。在经历了早期发展阶段与寻找到自己身份的文艺复兴阶段之后,美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