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家》】搜索到相关结果 30 条
-
简析《家》中鸣凤的艺术形象
-
作者:
张宪达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鸣凤
悲剧性
独特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长篇小说《家》奠定了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家》就是矗立在文坛上的一座挺拔的雪山,放射出永久的光芒,吸引了无数读者朝圣的目光。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以他特有的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女性悲剧形象——鸣凤。本文主要从鸣凤艺术形象的独特性和悲剧性来解读。
-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沉沦”——《红楼梦》与《家》中的女性形象透视
-
作者:
陈建微
孙良好
来源: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生存价值
自我意识
《红楼梦》
悲剧女性
-
描述:
巴金的《家》与《红楼梦》有着很大的相似与相近之处,尤其是其中一些悲剧女性的经历与命运:鸳鸯与鸣凤,黛玉与梅芬,宝钗与瑞珏.历来人们都认为她们的悲剧命运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家族制度,男尊女卑与婚姻包办等结果.但从女性批评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一个外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她们自身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生存价值观.
-
托尼·莫里森《家》的空间政治和身份建构研究
-
作者:
李淑琳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
身份建构
空间三一论
种族
性别
-
描述:
美国著名作家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迄今已发表十部小说,并引起了世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莫里森主张好的艺术必须是政治的,她是第一位从黑人内部反思黑人生存状态的作家,并把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带进了西方文学的主流与中心。莫里森的作品吸引了众多学者从各个理论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和研究,大量的评论和专著也相继出版。目前,中国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莫里森早期的作品,对于后三部作品《爱》、《慈悲》、《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小说《家》的中文版本于2014年11月面世,因其出版不久,更需要大量的研究来解读其丰富
-
妙在那声呼唤
-
作者:
丁江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篱笆·女人和狗》
《青春之歌》
女性形象
小说
电视剧
文学赏析
-
描述:
读巴金先生的长篇小说《家》,是在我少不更事,每逢上那嚼不烂的牛筋似的《公民》课时,于课桌上码一摞书,“家”隐其后,我便到“家”中玩耍去者。读得紧张又匆忙,名符其实的“囫囵吞枣”。可鸣凤的跳湖并未从眼底马虎过去。不单未略过,相反还真逗引得我流
-
《家》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巴金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小狗包弟
觉新
我自己
痛史
个人代表
中学语文教材
《列女传》
瑞珏
不知道
-
描述:
有些读者关心小说中的几个女主人公:瑞珏、梅、鸣凤、琴,希望多知道一点关于她们的事情。她们四个人代表四种不同的性格,也有两种不同的结局。瑞珏的性格跟我嫂嫂的不同,虽然我祖父死后我嫂嫂被逼着搬到城外茅舍里去生产,可是她并未像瑞珏那样悲惨地死在那里。我也有过一个像梅那样的表姐,她当初跟我大哥感情好。她常常到我们家来玩,我们这一辈人不
-
浅析《家》中四个女性形象
-
作者:
江鱼
来源:
莱阳农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封建礼教
鸣凤
巴金
觉新
命运
卫道士
封建专制
女性形象
觉慧
-
描述: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自《家》问世五十多年来,由于它的巨大成就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大影响,评论《家》的文章层出不穷,但是专论《家》中女性形象的文章却鲜见报端.而《家》的反封建的重大主题,在一定意义上正是通过揭示《家》中女性形象的悲惨命运表现出来的.因此,认真分析、认识《家》中的女性形象,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部现实主义杰作的主题.
-
巴金《家》中女性形象新论
-
作者:
陈宁宁
来源:
泰安师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封建礼教
社会进化
“五·四”运动
巴金
觉新
合理的制度
创作目的
女性形象
人性发展
-
描述:
《家》是巴金代表作之一,自从三十年代初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研究者也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加以评析、研究。关于《家》,巴金曾说过,“我要为过去那无数的无名的牺牲者“喊冤”!我要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基于这创作目的,作者倾注到作品中的感情是强烈的我们时时可以看到:巴金那如燃烧了般的激情化作团团怒火,向他的“敌人”——“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止社会进化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势力”发出猛烈的进攻。正因为如此,历年来,研究者多是顺着这一思路,把评论的视角放在旧制度、
-
出色的艺术再创造:从川剧《激流之家》说起
-
作者:
唐思敏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川剧
叙述结构
改编艺术
巴金
《激流之家》
人物描写
女性形象
-
描述:
出色的改编是再创造,特别对经典作家的经典之作的改编尤其如此。著名川剧作家徐棻根据我国文学大师巴金名作《家》改编、创作的川剧《激流之家》(2003年本,成都市川剧院演出),又一次把改编艺术的再创造演绎得格外的生动而出色。1941年,著名戏剧大师曹禺在重庆改编了《家》(四幕话剧,1942年12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1943年4月由中国艺术剧社在重庆首次公演,盛况空前。解放后,在全国各地演出话剧《家》就更为普遍。
-
寒梅未必都高洁——巴金《寒夜》中曾树生形象再认识
-
作者:
李景华
来源:
滨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曾树生
追求自由
男权思想
传统女性
贤妻良母
女性形象
再认
社会变革
巴金《寒夜》
-
描述:
曾树生是巴金《寒夜》中所塑造的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女性形象.她不同于那些终年被关在家里,一生都在辛勤操持家务的传统女性,如瑞珏和梅(《家》),听凭封建专制家长的摆布,葬送了如花的青春和生命;但也算不上一个真正意正义上的新女性,象琴(《家》)、淑英(《春》),投入到社会变革的时代洪流中,去寻求真正的幸福与自由.有人认为
-
中日家族小说的双子星座——岛崎藤村的《家》与巴金的《家》
-
作者:
沈小明
来源:
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青年一代
封建家长制
作家
家族小说
岛崎藤村
巴金
双子星座
家族成员
女性形象
-
描述: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1911年发表了《家》;时隔22年,中国也发表了一部同名小说,那就是巴金的《家》。两部《家》讲述的都是家族如何走向衰亡,逐渐分崩离析的故事,都是“旧家庭的历史”。同名同题小说在中日作家的笔下并不多见,但岛崎与巴金却还有《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