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553 条
-
西子的经典形象与祓禊之俗及魏晋隋唐的女性观
-
作者:
刘航
来源: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中汲取灵感。西施的经典形象——"浣纱女"和"采莲人"形成于魏晋隋唐之际,并出现不少其香魂与人间男子欢爱的传说,就是一个显例。
-
“全球资本主义与妇女运动新动向”国际学术研讨会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学术报告(2014)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主办单位:上海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美国布朗大学一南京大学性别人文研究项目、上海大学外语学院主办时间:2014年6月20日至22日举办地点:上海大学会议旨在全球化语境中更新并激活性别研究资源,在区域经验
-
“性别”作为关键词——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一种描述
-
作者:
谭湘
来源:
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性别这个词的原义在辞典和个人履历表里,指人的自然属性,类属性,即男女两性的区别。进入社会日常语境,性别一词则可能承载和辨析出男女两性在诸如文化、历史、美学、社会、包括文学和人类学等多重意蕴中的区别。理论研究工作者为了强调这种属性和特征常常以社会性别一言以蔽之。
-
性别视角与被看风景——1915-1949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
作者:
何静
来源:
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09年年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影视艺术
中国电影
电影创作
女性文化
-
描述:
电影百年,女性成为银幕上一道绚丽的风景。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和电影叙事实际出发,探讨了1915-1949年间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内涵,对男性导演视角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女性主义的读解,分别概括出早期中国电影中苦情中的悲剧旦角,男性援助中的无奈女性和好得完美的“殉道”女性这三类女性形象符码。研究表明,1949年前的中国电影中,女性只不过是作为“被看”的对象,作为客体满足着男性看出欲望,作为银幕上被表达与被隐瞒的对象,她们仍然是无言无奈的。
-
二十五年来的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综述:以1979年至2004年的报刊论文为考察对象
-
作者:
张川平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自1979年至今,女性文学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抛物线的进程。伴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等思想、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启动和发展,伴随着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启蒙,女性久被压抑的性别意识也开始觉醒。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展现、生存地位的剖析以及对女性权力的要
-
探索“莎菲型”女性美:读《魍魉世界》《风雪人间》有感
-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丁玲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最近笔者重读了丁玲晚年写的《魍魉世界》、《风雪人间》两部回忆录。读完后,掩卷沉思,女作家丁玲的形象与丁玲笔下"莎菲型"的女性形象,在我眼前不断浮现,使我越来越感到,丁玲的一生,一直在探索莎菲型女性的美。.我们知道,一个有成就的作家,在他(她)的笔下,常常会塑造自己熟悉和喜爱的人物系列形象,从这些人物形象中,我们可看到作者的美学情趣,也可看到作者的理想及文学观念。值得我们注意的,二十年代至三十
-
“两性和谐”: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终极追求: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
-
作者:
朱彦芳
降红燕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2005年10月15~19日,在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洛阳召开了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
-
论布依族情歌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明媚
来源:
首届全国民族文化论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艺术风格
布依族情歌
民族音乐
女性形象
-
描述:
布依族情歌具有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形成了本民族的风格。它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浓烈的抒情性,或叙事、或问答、或托物起兴,或倾腹洽谈,都是以情为本,以情贯穿始终。其次,生动形象的比喻,诙谐、朴素、清新、自然的语言及丰富的形象、大胆的夸张,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更因为其创作方式的简单与朴素,更直接地反映了本民族的生活。在“诗乡歌海”的布依族村寨,情歌有时就是生活。本文浅论布依族情歌中的女性形象。
-
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妇女运动胜利前进
-
作者:
顾秀莲
来源:
全国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妇女运动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指针。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更加怀念邓小平,更加感受到邓小平理论丰富的科学内涵
-
屈原为中国文学审美理想型女性形象模式奠基
-
作者:
陈詠红
来源:
2011年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四届年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女性"一词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产生的。这一称谓超越了古代隶属亲属人伦范畴的"女儿"、"子妇"、"妻子"、"母亲"等关于妇女的角色界定。中国文学女性形象模式以与现世生活的距离为划分标准,可分为世俗生活型和审美理想型。《诗经》和《楚辞》(本文楚辞引文均引自: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倾向,奠定了后世女性形象描写
<
1
2
3
...
35
36
37
...
54
55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