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553 条
-
从“女性的民俗”到“女性主义的民俗”:女性民俗研究略述
-
作者:
陈秋
来源:
性别多元:理论与实务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成为世界性的学科,同样女性民俗的研究也遵循这个条路线。20世纪20年代,英国民俗学家班尼女士提出民俗学进行妇女研究的"问题格":
-
女神与女从——中国文学女性伦理表现的两极性
-
作者:
王纯菲
来源:
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对文学的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下世界性的话语批评形态,自20世纪末以来,西方女权主义批评话语在中国文学批评界始终热度不减。然而,取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理论之石,攻中国女性文学之玉,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女性文学表现的民族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
-
女神与女从——中国文学女性伦理表现的两极性
-
作者:
王纯菲
来源: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女性伦理
女权主义
话语权
-
描述:
对文学的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下世界性的话语批评形态,自20世纪末以来,西方女权主义批评话语在中国文学批评界始终热度不减。然而,取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理论之石,攻中国女性文学之玉,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女性文学表现
-
解读“女强人”
-
作者:
暂无
来源:
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处境
"女强人"
特征
演变
性别平等
-
描述:
"女强人"通常是对事业有成的女性群体的称谓,这个称谓是男权社会中在男性本位立场上由男性话语赋予和建构的,在肯定和称赞女性作为的同时,加载了更多的负面象征意义,带有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和偏见。男权话语下的"女强人",挑战了传统女性形象,打破了男权统治下赋予女性的角色和地位,在社会分层结构中被归为既非男性,又非传统女性的一类,使"女强人"群体在社会交往互动中面临或遭遇诸多尴尬处境,而导致这些处境的根本原因
-
女性研究—孤独的“自言自语”
-
作者:
周美珍
来源:
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研究
男性参与
学术地位
-
描述:
自言自语是一直困扰女性研究的一个问题,女性研究陷于自言自语的孤独境地原因有三:一、女性研究不是影响有限就是与现实的妇女距离太远,中国女性研究应该关注中国的现实的妇女,二、女性研究少有男性的参与,原因有三:其一,男性不愿加入,其二、男性难以加入,其三、男性不便加入。妇女问题实际上是性别问题,应该让男性共同参与,妇女研究应该走向性别研究,以一种性别合作的态度、以更全面的角度和方法、更宽
-
政治博弈中的《广西妇女》
-
作者:
吕洁宇
来源:
“民国社会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统一战线
政治思想
《广西妇女》
-
描述:
抗战爆发使国共两党从斗争走向合作,在全民抗争的洪流下,妇女运动也进入了繁盛阶段.《广西妇女》作为广西省的主要妇女刊物,对“团结抗战”口号的传播和妇女运动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早期较为宽松的审查制度中,《广西妇女》是一个较为自由的舆论平台,成为了宣传统一抗日的重要阵地.而皖南事变的发生改变了国内的政治局势,民族矛盾又渐渐地被国内的党派纷争取代,《广西妇女》的抗日色彩渐渐淡去,妇女解放的重点转移到了反封建,而《广西妇女》由国共合作的文艺阵地转为了政治博弈的平台,最后《广西妇女》牺牲在了政治的高压控制之下.
-
西方妇女运动特点及其启示
-
作者:
韦冬雪
来源:
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启示
妇女运动
西方
-
描述:
西方妇女运动具有起步较早,妇女理论研究活跃,妇女觉醒意识比较强等特点。通过对西方妇女运动及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比较、研究,旨在能够借鉴西方妇女运动的成功经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道路,推动我国妇女运动的发展。
-
好男不娶福州女?:近世福州女性形象初探
-
作者:
刘大可
徐红玉
来源:
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 性别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特定地域族群女性形象问题是一个极富学术魅力的论题。在福建社会生活的两性议题中素有"好男不娶福州女,好女不嫁莆田郎"之说,可见福州女性形象颇为引人注目。本文试图采用性别社会学的视角,从文献记载与戏剧
-
古希腊女性服装中的妇女形象
-
作者:
路光辉
来源:
“新视野下的世界妇女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古希腊
服装
女性形象
-
描述:
从克里特-迈锡尼时期到古风古典时代,希腊的女性服装大致经历了从半裸露到遮蔽,从简洁到复杂,从朴素到奢华的发展历程。不断变化的服装风格与古希腊人的性别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服装的演变,希腊妇女形象也不断发生变化,并通过服装得以彰显和规限。从克里特-迈锡尼时期的自由和尊贵到荷马时代的限制和静谧,再到古风古典时期的屈从和沉默,希腊妇女的权利不断丧失,地位不断下降,自由不断受缚,最终完全屈从于男性。
-
女性学在日本女子大学的科研与教学研究
-
作者:
姜宛彤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学机构
女性学
日本女子大学
科研与教学
-
描述:
女性学是随20世纪60年代美国妇女运动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随后在西欧诸国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也随之勃兴.女性学真正传入日本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女性学的兴起对于有着强烈男尊女卑观念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