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553 条
-
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
-
作者:
陈静
来源:
湖北省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学术讨论会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伟大的转折意义,它不仅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序幕,也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的伟大开端。妇女的觉醒与争取解放的斗争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妇女中的一批先进分子以五四运动为起点,开始踏上解救中华民族、解放妇女大众的革命征途。五
-
新时期女性文学与现代性
-
作者:
张晶晶
来源:
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的人的主体性要求,表现在女人由依附性到独立性这一精神过程的艰难蜕变。新时期女性文学在20世纪新文学的人学主
-
论日本女性主义文学文本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
作者:
李先瑞
来源:
2015年大学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国际研讨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嬗变
日本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日本文学史上出现了数量较为可观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从明治时期清水紫琴的作品到现当代众多女性文学家的文学书写中,有不少包含着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和对女性解放的憧憬。但是,在这些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其刻画的女性形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不断发展有一个嬗变的过程。
-
宋代关于女性的法律对宋词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
作者:
陈詠红
来源:
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宋词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并非都是婚内女性的身份。塑造这些女性形象的人多是男性词人。形象塑造要有生活基础, 文人要塑造女性形象,就一定会有与女性交往的经历。在这种情况下,了解法律对两者关系的规范,就显得很重要了。法律是指 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中国古代
-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浅谈《紫颜色》男女译者的译作特征
-
作者:
张晶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翻译
女性主义
译者主体性
性别
-
描述:
随着译学研究发生"文化转向",翻译的性别化视角日益受到重视。女性长期以来都是处于父权制的压抑之下,女性解放必先语言解放。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性别视角,要求对翻译文本进行以女性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干预和改写。在翻译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紫颜色》时,男女译者呈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大多是由于性别意识的不同而导致的。
-
殖民经验与台湾(女性)小说史学方法初探
-
作者:
邱贵芬
来源:
殖民地经验与台湾文学——第一届台杏台湾文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本论文以当前三部“政治不正确”的作品:李昂的《北港香炉人人插》、朱天心的近作《古都》和被列为“新世代”作家朱国珍的《夜夜要喝长岛冰茶的女人》为例,对台湾(女性)文学史学方法提出见解。
-
妇女在新型渔村建设中的作用
-
作者:
许四杰
徐英华
黄永莲
郑飞
来源:
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二届海洋社会学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妇女地位
妇女作用
新型渔村建设
问题与对策
-
描述:
随着我国渔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渔区妇女地位不断变化。同时,渔村妇女在渔村建设中的作用也渐渐得以体现。本文在选取典型渔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妇女在新型渔村建设中作用,发现预存妇女已逐渐成为渔区"生产发展"的主力军、"生活富裕"的保障者、"乡风文明"的倡导者、"村容整洁"的先行者和"管理民主"的实践者。同时,文章总结了新型渔村建设中阻碍妇女发挥积极性作用的诸多因素,这主要包括渔村基层妇女组织不够
-
跨地区与跨国界的穆斯林女性群体:云南女子学校的宗教教育和有关女性发展的讨论
-
作者:
松本真澄
来源:
中国边境民族的迁徙流动与文化动态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引言根据2000年的统计表明云南的回族人口为64万,在少数民族中约占5%。关于回族女性的研究,开这一先河的是玛丽亚·雅绍克和水镜君的《中国清真女寺史》。然而这项研究仅限于以郑州市为中心的河南省,其中
-
角色扮演与榜样塑造:清代台湾列女群体的地域差异
-
作者:
刘佳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一学术回顾妇女史近些年较引人注目,研究也逐渐深化,成果亦很多。其中台湾地区的妇女史研究也颇受学界关注,材料选取不断丰富,研究角度也趋向多样。首先,学术界对台湾女性文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发掘。如徐
-
女贞与女色:中国古代文学两极女性形象并存的民族文化缘由
-
作者:
王纯菲
来源:
东方丛刊(2007年第2辑 总第六十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贞"与"色"在女性的传统伦理规定中有着水火不容的两极性。"贞"即完全归附于男性,成为所嫁男性的专利品,为其而生而死,对于他者男性,则绝不许有女性的性别意义;"色"突出着女性对于男性的性别分立,以女性色相唤起他者男性的玩赏或者归附。前者为女性之"隐",后者为女性之"显"。然而,在中国古代历史生活及反
<
1
2
3
...
12
13
14
...
54
55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