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宠儿》中女性主体性构建
作者: 邢芸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屈从压迫   《宠儿》   觉醒反抗   女性主体性构建  
描述: 普利策奖获得小说《宠儿》是黑人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托尼·莫里森所著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自1987年发表以来,该小说引起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从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后现代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解构主义等角度进行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该小说的主题意义、人物描写及整体结构。然而,以黑人女性主义为理论依据的相关研究的数量还较少,且很少研究将女性主体性的建构与黑人女性主义联系起来。根据黑人女性主义理论,基于国内外的研究背景,本研究拟对小说《宠儿》进行较全面系统的分析,旨在解释黑人女性如何遭受奴隶
寻求自由的艰难历程——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作者: 刘爱平   来源: 宁夏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自由   新黑人女性形象   多重压迫  
描述: 玛雅·安吉罗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的非洲裔女作家。她既是一名作家,同时又是非常著名的诗人、教育家、政治家,舞蹈家。玛雅·安吉罗以其系列自传最为出名,《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是其自传体系列小说中的第一部,同时也是影响最为深刻的一部。这部作品以自传形式反映了作者在种族歧视盛行的社会中追求自由的艰难历程。国内对该作品的研究已起步并且成果颇丰,但大多数是从女性主义角度或种族压迫角度对作品进行人物和主题的分析,很少有学者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角度探讨这部作品中所反映的黑人女性所遭受的多重压迫以及黑人女性如何挣脱这些压迫并走向自
黑人女性主义视角下《秀拉》中的黑人女性自我救赎
作者: 蒋依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自我意识   秀拉   莫里森   自我救赎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颗闪耀的明珠,其高超的艺术造诣无论是对读者还是文学评论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其作品密切地关注黑人的命运,尤其是黑人女性屈辱和压抑的命运。在她的作品中,细致地刻画了一系列为追求自我和实现自我的女性角色,彻底颠覆了传统黑人女性形象。《秀拉》是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史上一部经典著作,该小说主要探讨了黑人女性在受到种族和性别压迫下为寻求自我和实现自我救赎作出的抗争。本文试图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三位性格鲜明的黑人女性的自我救赎之路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对黑人女性解放运
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看《所罗门之歌》中派拉特形象的传译:胡允恒和舒逊两译本的比较研究
作者: 续芳芳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托尼   派拉特   《所罗门之歌》   莫里森  
描述: 托尼莫里森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此奖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作为20世纪美国黑人女作家,她以其独特的“思考方式”展现了美国黑人文化史卷,探索了黑人的命运和精神出路。她的作品始终以书写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己任,尤其关注那些处于边缘社会的人群--黑人女性,凸显她们的性别、种族和文化的特征。黑人女性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令莫里森非常着迷,她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强调这一主题,《所罗门之歌》也不例外。到目前为止,莫里森已经发表了八部小说,都受到了高度赞扬。《所罗门之歌》是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自
黑人妇女自我实现之路: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
作者: 杜晓玲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黑人女性主义   《秀拉》   自我   莫里森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学里一颗闪亮的星,其作品常常关注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屈辱和压抑的命运。在其小说中,她颠覆了传统黑人女性形象,刻画了一系列为追求自我和实现自我的女性角色。《秀拉》是她的第二部作品,该小说主要探讨了黑人女性在受到种族和性别压迫下为寻求自我和实现自我作出的抗争。本文试图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三位性格鲜明的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之路进行分析,揭示了黑人女性实现自我的艰难和痛苦。莫里森在这部小说中刻画了一组顽强的黑人女性角色。夏娃作为一位勇敢的黑人女性,她不断地与命运抗争,在残酷现实的逼迫下被动
黑人女性主义视角下对托尼?莫里森 《秀拉》和《宠儿》的解读
作者: 赵雪梅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秀拉》   托尼?莫里森   自我   《宠儿》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而成为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位黑人作家。黑人女性对自我身份的追求一直是莫里森关注的问题,也是她在文学创作中不断探寻的主题之一。身为黑人和女性,莫里森深深体会到这两者身份之下的群体的痛苦和不幸。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之下,黑人女性不仅忍受着来自白人主流社会的压迫和偏见,同时还承受着来自黑人内部的性别歧视和蹂躏。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美国主流文学中,存在很多被边缘化和扭曲的黑人女性形象,这无疑给正在困境中挣扎的黑人女性雪上加霜。多重压迫使得无数黑
黑人女性寻求自我的艰难路程: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莫里森女性成长小说
作者: 李淑华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秀拉》   自我身份   《最蓝的眼睛》   《所罗门之歌》  
描述: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她是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她把写作视为一种思考方式,致力于描绘黑人文化价值的失落、黑人对自我的寻找以及对文化之根的追觅。莫里森的创作结合了西方传统文学因素与黑人民族文学特色,深刻地反映了美国黑人生活。《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是莫里森的前三部小说,它们对美国黑人妇女自我身份的寻求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国内外学者对这三部小说做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数是从女性或女权主义角度对单个作品进行人物、主题
重构黑人女性主体——解读托妮•
作者: 陆晓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   黑人女性主义   托妮•   莫里森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1931-)是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她把写作视为一种思考方式,致力于描绘黑人文化价值的失落、黑人对自我的寻找以及对文化之根的追觅。莫里森的创作结合西方传统文学因素与黑人民族文学特色,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写活了美国黑人生活。莫里森坚持自称“黑人女性作家”,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担: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黑人妇女这一双重弱势群体的关照,为她们的心灵修史。她的作品往往从美国黑人妇女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题材,潜入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特征及对中国女性文学批判的影响
作者: 胡凯逖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   欧美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判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大量相关的文学作品和书籍被国人翻译和研究。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理论及其方法论在中国的研究不够系统化而且缺乏深度。与成熟的西方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发展不同,国内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和实践很少深入分析女性历史、社会地位、权力、阶级和种族。本文通过研究大量的海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集中讨论并深入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理论的应用及其贡献。通过对欧美女性主义与黑人女性主义,中国女性主义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比较,发现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特点并研究海峡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特征及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影响
作者: 胡凯逖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   欧美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判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大量相关的文学作品和书籍被国人翻译和研究。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理论及其方法论在中国的研究不够系统化而且缺乏深度。与成熟的西方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发展不同,国内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和实践很少深入分析女性历史、社会地位、权力、阶级和种族。本文通过研究大量的海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集中讨论并深入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理论的应用及其贡献。通过对欧美女性主义与黑人女性主义,中国女性主义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比较,发现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特点并研究海峡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