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城镇化视角下的贾平凹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张新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与乡村   贾平凹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以“城镇化”为观察视角,通过对贾平凹的《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秦腔》、《土门》、《高老庄》、《带灯》等六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解读,探讨她们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变迁中的生存状况、人格嬗变以及精神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在不断发展,城市和乡村的空间距离在不断缩小,城市的快速发展对乡村的影响是深刻的。贾平凹八十年代以来的作品,大部分是以“乡村”为主要描写对象,其内容主要是在城镇化的背景下中国乡村自然景观的衰微和被侵蚀。具体表现为乡村风貌的变异,城市印记的增多,乡民生活状况的囧态,农民物质欲
“女子是世上人间的大美”——从女性形象看贾平凹的女性关怀意识
作者: 徐苑琳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贾平凹   女性形象   女性关怀  
描述: “女子是世上人间的大美”,贾平凹先生对女性有着强烈的关怀意识,本文从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女性形象入手,指出其女性关怀意识产生的根源和创作中的种种表现,阐释贾平凹先生其关怀意识具有的独特价值,分析其关怀意识的局限性及形成原因。从而肯定贾平凹先生在推行女性关怀上做出的努力,并对其的女性关怀意识作出客观的分析和认识。
贾平凹小说女性形象论
作者: 何冬梅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美   审美心理   贾平凹   女性形象  
描述: 该文力求通过研究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美特质,去观照贾平凹独有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追求.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解读贾平凹及贾平凹的小说,从而远瞻贾平凹小说创作方向.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贾平凹不同创作阶段的
主题·人物·叙事—沈从文与贾平凹都市小说创作比较
作者: 曾婷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沈从文   贾平凹   都市小说  
描述: 沈从文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曾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贾平凹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曾获得茅盾文学奖、法国费米娜文学奖,二人笔耕不辍,著作等身,都是现当代文坛上首屈一指的大家。二人笔下的“湘西”与“商州”已经超越其现实的含义,成为了乡土小说中独一无二、极具特色的文化地域,与之相对应的“都市”世界也是特色鲜明。通过对二人的都市小说进行比较阅读,发现二人的都市小说在主题、人物、叙事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首先,从小说主题看,由于二人的生活经历相似,文学理念也有重合之处,二人都在乡土度过了少年时光,又都
论贾平凹小说女性叙事的迁徙
作者: 林丽婷   来源: 华侨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流变   贾平凹   迁徙   思想脉动   女性叙事  
描述: 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中成就斐然的一位精英作家,他自70年代末登上文坛至今,一直致力于多角度的小说创作,因而其三十多年的小说创作脉络呈现出了纵深发展的趋势。在他的小说中,总是能够展现出当下鲜活的时代气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贾平凹,执着地选择中国社会转型与变革中的乡土社会变迁作为其小说创作的背景,重在揭示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精神震荡的颓然与不安的困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切中了时代的精神创伤,表现出一名精英作家对中国社会现实的焦虑和忧患。然而进入90年代,贾平凹毅然与初期单纯质朴的商州田
贾平凹笔下的女性世界
作者: 周倩倩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超越性与滞留   创作根因   贾平凹   多样化手法   女性形象类型  
描述: 贾平凹是20世纪70年代末新时期文学中崛起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在中国当代文坛有着很大的影响。一直以来,贾平凹从没有中断过文学创作和艺术追求,从未停止过在文体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他独特的创作方式吸引了众多评论家的关注,既有专著论述又有单篇评论,因此也就形成了贾平凹创作风格的一些共识,如贾平凹创作中的乡土书写,贾平凹小说的神秘叙事,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家园意识,贾平凹小说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等。学术界关于贾平凹小说女性形象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到现在为止,尽管也有人开始关注这个问
永恒的家园与失落的情感:贾平凹小说创作文化心态探析
作者: 刘宇凡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失落   贾平凹   家园   矛盾   小说  
描述: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中创作力最为旺盛的作家之一,也是引起颇多争议的作家之一,他所创作的作品因其内容庞杂、揭示人物精神深邃而受到广泛关注。批评者或从社会的、历史的、人性的、心理的角度来阐述其作品的深层意蕴,或从文化的、宗教的、哲学的、民俗的角度来分析其作品的丰富意象,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尝试着从文化心态的角度,以贾平凹长篇小说的重要文本为依据探寻其作为创作本源的“商州”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分析这一精神家园遭受现代文明冲击之后作家所体验到的精神失落,揭示作家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撞击中所具有的
贾平凹小说创作论
作者: 薛忠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州   儒道文化   贾平凹   审美效应   西京   传统文化  
描述: 综观贾平凹的全部创作,小说无疑是最重要、最突出的部分.他早期的短、中篇小说创作,不仅人物形象美,心灵境界美,而且结构美、叙述美.他笔下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眉目传情、美艳生动;他笔下的男人,以静制动、淳厚痴情.他曾旗帜鲜明的宣布要"以中国传统美的方法,真实地表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