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性别、家庭、权力---中国新时期电影的女性话语分析
作者: 梅兰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伦理身份   社会性别   话语   社会性成人身份   女性形象  
描述: 该文检索了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妇性形象在传弘伦理身份和社会性居人身份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80年代中国电影中女性主体性的建构和拆解,以及90年代以来她们社会性成人身份的丧失和伦理身份的强化,并在经济、政治、男权三个层面上对1993年以来的影片作了女性
女性主义理论与当下第三世界妇女视像话语
作者: 李雯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全球化   后殖民主义   视像   女性主义  
描述: 从比较文学的宏观视野出发,本文试图探讨当下第三世界电影里女性话语的策略、建构方式、实践和存在价值。结合对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其他思潮的介绍和梳理,在论述它们在第三世界的理论建构现状的同时
反抗,颠覆与重构:透过《收藏家》和《法国中尉的女人》用福柯的理论阐释福尔斯的女权思想
作者: 白爱娃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话语   主体   权力   重构  
描述: 英国后现代作家约翰·福尔斯在“文学的衰竭”声中脱颖而出,创作了《收减家》和《法国中尉的女人》。福尔斯秉承了英国小说表现自我关注个体自由的传统。他在《收藏家》中对人的自我本质以及个体自我心灵进行了探索,深刻地触及普通个体走向畸变孤独的社会根源,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宣扬了个体对存在自由的选择和追求。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两部作品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作技法,存在主义解读和精神分析等方面,对于《收藏家》从女性主义角度的研究几乎没有,《法国中尉的女人》虽有,但分析不够全面,因此关于福尔斯的女权思想还没有一个
中共动员妇女的话语分析:以《妇女周报》为中心
作者: 孙冬梅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妇女周报》   妇女运动   动员   中共  
描述: 海《民国日报》副刊《妇女周报》上发表的涉及妇女运动的文章为研究对象,通过话语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不同性质的妇女运动所采取的各种动员策略,以及为了取得对广大妇女的最大动员效果,是如何用大众化
时代洪流中的女性书写:延安女作家群及其创作透视
作者: 罗锦鸿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时代语境   话语   女性意识   群体特征   延安女作家  
描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下,汇聚于延安的女性作家构成了一个显在的创作群体。她们藉着其作为知识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敏感,紧扣时代的脉搏,切近现实生活的前沿,深入日常人伦的缝隙,以灵动、微妙而又细腻的笔触为我们书写了战争年代解放区人们尤其是女性在历史风云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境遇,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同时,她们在延安时期的创作实践,尤其是整风后所形成的创作模式与书写风格深刻影响和规范了建国后女性写作的发展与走向,因此,深入研究她们此期的创作不仅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十七年女性文
权力话语下的政治化写作:以“十七年”女作家的小说创作为考察对象
作者: 陈玲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十七年”   女作家   权力   女性  
描述: 在权力话语显在制约与无形的控制下,“十七年”时期女作家在进行小说创作时普遍倾向于政治化写作,这种政治化写作或多或少地一直贯穿于女作家的小说创作之中。本论文一是试图从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出发,全面、综合地
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在中国的译介与运用(1995.9—2005.12)
作者: 成红舞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北京“世妇会”   男学者   女学者   女性主义  
描述: 1995年9月4日至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召开。这次世界妇女大会能够在中国举办,一方面说明,世界正在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个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中的妇女;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妇女力量的崛起令世界瞩目,中国妇女正在走向世界,去响应世界范围内妇女解放的呼声。从1995年9月至2005年底十年间,学者们在译介与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论方面,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较以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西方的女性主义研究走到后现代女性主义时,中国的女学者在译介与运用后现代女性主义文论批评本土文学的同时,也与它保持审慎的
林白小说的女性话语特征分析
作者: 王志艳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个人话语   女性意识   林白   九十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  
描述: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化形态多元化的语境下,西方女性主义对中国的女性写作产生深远影响,承袭本土女性创作的脉络,九十年代女性写作逐渐表现出强烈的女性话语权力欲求,尤其以林白为代表的个人化写作,她们坚持以
《消失的爱人》中不可靠叙述和话语权力对主体性的构建
作者: 张倩芸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话语   权力   婚姻   不可靠叙述   福柯  
描述: 《消失的爱人》一经问世就成为《纽约时报》2012年度最受欢迎的小说。吉莉安·弗琳在这本书中深入探讨了家庭关系动态学、两性关系及大众媒介的影响等主题。本文旨在从叙事策略,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社会学三个
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叙事
作者: 杨丽丽   来源: 延安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权威   解放区文学   叙事   视角   女性   性别  
描述: 呈现出的性别视角对叙事的影响、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叙事呈现出的话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更好地了解解放区文学女性叙事的规律,及影响女性叙事特点的因素,可以更深入地领会这一特定文学中所表现出来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