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新中国妇女新形象的塑造——以《人民日报》的典型形象为例(1949—1956)
作者: 崔菲菲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变迁   角色转换   女性形象   报纸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人民日报》(1949——1956年)来重新探讨新中国初期“妇女新形象”具有的多层意义。女性形象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赋予了不同时期的女性新的内涵。特定历史时期的女性形象往往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通过研究新中国初期的新女性,可以窥探到新中国奠基阶段发生的重要的历史时刻,了解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谱写的时代强音。《人民日报》自从1948年诞生到新中国的成立,它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在妇女解放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新女性提供了详
女校与近代江南社会的变迁(1850-1931)
作者: 徐宁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传播   女校   社会变迁   近代江南  
描述: 本文以近代江南女校生存拓展的历史脉络为基本线索,深入分析江南女校如何在时代契机下获得自身发展,如何通过各类手段来规范和引导以女学生为主的相关人群的思想行为,从而对江南社会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经济生产、政治活动等产生深远影响。女学生不仅有可塑性,更具有自主发展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使部分女学生率先突破了女校为其设定好的种种社会角色。觉醒了的女学生进入社会后成为社会变革的活跃分子,从而将近代女校的社会影响力推向了顶峰。随着西方坚船利炮进入中国,基督教在得风气之先的江南地区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文化传播。西方传教士为了
汉族城市女性服饰的变化(1966-2008)
作者: 胡琳琳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变迁   社会变迁   女性服饰   原因  
描述: 服饰,它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符号,弥漫在世界各处的通用语言。从服饰的起源来看,不论是“御寒说”,还是“遮羞说”,亦或是“信仰说”,都与人类的生活方面或者是精神方面息息相关。服饰,它又不单纯的作为一种器物或者形态存在。一件衣服,可以是一段历史的记录者,一段文明的代表者。它存在的时间,几乎可以与人类存在的时间相媲美;它存在的范围,可谓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服饰。每一种服饰的出现和存在,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这其中夹杂着政治、经济、文化、信仰、道德等等因素。而在这其中,女性
社会变迁中的角色变化:《斯通家史札记》中第二性分析
作者: 王艳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加拿大   女性主义   第二性  
描述: 卡罗尔·希尔兹(1935—2003),一个马尼托巴省温尼伯市的加拿大籍美国人,是当代加拿大极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发表过三本诗集、四部短篇小说及近十部长篇小说。她的《斯通家史札记》一书,曾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五年的两年里先后荣获英国布克文学奖、加拿大总督文学奖、美国全国书评界奖、普利策文学奖及奥林治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这是希尔兹的代表作品,标志着她的创作高峰。享有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爱丽丝·门罗和玛格丽特·劳伦斯同样的盛名,希尔兹还是唯一的一位在近短短两年内荣获如此之多奖项的加拿大作家,正是由于《斯通家史
浅谈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南妇女运动与社会变迁
作者: 袁顺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妇女运动   湖南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描述: 妇女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南妇女运动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对这一时期的湖南妇女运动作一个宏观上的梳理,理清其内在的发展脉络,并指出其特色及其与社会变迁之间的联系,是本文
报端已觉韶光换,只道当时是寻常--从《徽州日报》看民国时期徽州乡村的近代化变迁
作者: 李明星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化   《徽州日报》   社会变迁   徽州乡村  
描述: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的重要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不仅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发生了变革,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徽州地处江南边缘,被群山环抱,保留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作为传统文化沉淀区的徽州,其向近代化转变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复杂性与独特之处。《徽州日报》作为一张在民国时期徽州有影响力的大报,其内容是具有代表性的,为我们考察近代徽州乡村生活的特性及其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报刊记录了社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有关资料记载看,从1912年到1949年整个民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群众运动研究
作者: 于德孔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社会变迁   晋冀鲁豫边区   群众运动  
描述: “群众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定历史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指有广大群众参加的、有明确价值取向的、有强烈政治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包括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文化教育运动等。在抗日战争中,晋冀鲁豫边区充分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在巩固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是对晋冀鲁豫边区的成立和发展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从而对本文的研究地域和时间范围进行一个明确界定。第二章主要是对晋冀鲁豫边区的农民运动开展情况进行详细论述。包括农民武装运动、改造
广告中的女性意识:世代差异
作者: 林幼岚   来源: 政治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女性意识   性别刻板印象   广告与社会  
描述: 本研究以文本分析探究台灣戰後五十年來,具女性意識的廣告文本,期望透過分析廣告中出現的女性意識,一窺台灣女性這五十年來在社會中的生活實踐、角色與地位、女性自覺與女性意識的轉變,以探究隨著社會變遷而改變的女性意識,是否如實的反映在廣告文本中。 本研究結果歸納出五個廣告中女性角色、社會地位與意識隨著時代變遷的軌跡: 一、女性與家庭的關係隨著時代變遷,不如傳統社會般密切,而廣告中女性的家庭主婦角色逐漸不明顯,取而代之的是職業婦女/職場女強人的角色。 二、女性大量投入勞動市場,經濟上獨立自主,因而造就高消費需求與高
德意志帝国时期社会变迁研究(1871-19140)
作者: 邢来顺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德意志帝国   社会变迁   工业化  
描述: 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德国社会出现了巨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发展变化。 在经济领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工业已经确立起在德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经济结构出现了根本性变化。这是德意志帝国时期社会变迁
新时期《中国妇女》杂志栏目与封面研究
作者: 潘珏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栏目   《中国妇女》   社会变迁   期刊经营   封面  
描述: ,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复杂关系。一本杂志 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社会变迁史。《中国妇女》就是这样一本历史悠久, 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和媒体改革的女性杂志。《中国妇女》杂志紧跟 时代的变迁做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