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女性观
作者: 李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厌女症   女性观   斯特林堡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一名杰出的剧作家、小说家和自传作者,斯特林堡的创作灵活多变,其创作艺术技巧上的先锋性与现代性,使其在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堪称瑞典现代文学之父。引起注目和争论的是斯特林堡对女性的态度。其不断变化的女性观和其创作思想发展同步。透过其不断发展的女性观,可以看出斯特林堡的创作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在同时代的作家中都处于领先地位。斯特林堡女性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童年的经历、家庭环境的压抑及对母爱的渴望造成了幼年斯特林堡的双重人格,自负与自卑,谦虚与虚荣。这种双重人格决定了他对女人的矛盾心态和生
康拉德女性观的转变
作者: 陶丽君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女权运动   康拉德   女性形象  
描述: 康拉德女性观的转变
现实荆棘中的理想跋涉——从短篇小说看毛姆的女性观
作者: 赵倩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毛姆   理想化   女性形象  
描述: 毛姆是英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多产作家之一。从1897年发表处女作《蓝贝斯的丽莎》,到1965年去世,他的文学生涯延续了69年,共创作了21部长篇小说,32部剧作以及150多篇短篇小说,晚年还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评论,散文游记,回忆录等。毛姆的短篇小说情节曲折,简洁生动,对人性的开掘与艺术表现达到了新的高度,选取其短篇小说为对象研究他的女性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毛姆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完全否定的,有褒贬不一的,还有绝对褒扬的。这些女性形象与其他男性形象一起是为了表现毛姆对于人性的思考,女性形象的负面性格
80年代以来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学中的萨满教女性观研究
作者: 陈燕   来源: 温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学   女性观   萨满教  
描述: 近年来,萨满教文化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与萨满教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学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仅有的一些研究,也大多停留在创作风格和地域环境方面,忽视了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学所特有的宗教文化内涵。由于萨满教文化对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学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较难做出整体把握,所以本文仅以80年代以来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学为对象,集中探讨其中体现的萨满教女性观。萨满教女性观让内蒙古少数民族作家有丰富的女性体认,从而使他们创造出了特殊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蕴含着幻想和自由的原始萨满文化风格,它逃逸出了
中西文化的交融合流—对赛珍珠《帝王女人》的解读
作者: 吕冬梅   来源: 集美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帝王女人   女性观   中西文化   赛珍珠  
描述: 在中美文学史上,赛珍珠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女作家。由于长期生活在中国,她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对美国和美国文化的了解,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中西双重文化身份。1938年,她以中国题材的小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而使她这个“文化混血儿”享誉文坛。因此,赛珍珠与其文学创作值得我们从中西文化交融互渗的角度加以研究。笔者选取《帝国女人》,从赛珍珠双重文化的独特身份切入,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中探讨她的双重叙事特征,阐发两种文化的审美特质,并通过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对她的创作进行文化思考。首先,立足于作家的身份,赛珍珠展
都市铿锵丽人行:亦舒言情小说论
作者: 彭湘宁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女性观   女性抗争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进程中,女性丧失了自己性别的主体地位,被推到历史的幕后,她们的意识被遮蔽,权力也被剥夺。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参与机会的增多,以及经济的独立,女性
乔治·爱略特的女性观在其《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体现
作者: 唐文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乔治·爱略特   女性主义  
描述: 乔治·爱略特(1819-1880)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作家中杰出的一位。她,费劳伦斯·南丁格尔,以及维多利亚女王本人并称为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的三位女性作家。与同时代的女性作家相比,艾略特的一生是反传统的一生。她大胆的涉足传统意义上男子的知识领域:研究颅相学,翻译宗教方面的作品,充当评论家;思想上,她接受先进的科学和社会思想,放弃原有的宗教信仰,宣布不再陪父亲上教堂做礼拜;在现实生活中,她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有妇之夫著名的评论家乔治·刘易斯过着非传统的婚姻生活。二十世纪女性主义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她推崇
理性与情感的矛盾:论老舍男权思想下的女性观
作者: 彭波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男权思想   老舍   女性形象  
描述: 老舍先生为中国现代文学史贡献了一个又一个市民小说的经典,也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丰富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人物图谱。但纵观老舍的小说创作,我们会发现他在塑造女性人物时带有强烈的情感倾向,而且这种情感倾向是以传统的价值尺度为归趋的,即女性没有独立的价值和话语权。这显然与“五四”文学革命所提倡的妇女解放产生了疏离。老舍先生并没有像当时的启蒙思想家那样倡导妇女解放,反而对女性在传统秩序中的角色定位表现出很大的热忱,从而形成其有别于其他作家的独特的女性观。 本文从“五四”理性与传统情感之间的矛盾
论《世说新语》中的女性群体
作者: 张玉茸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世说女性   女性观   影响   生活状况  
描述: 在《世说新语》全书描绘的五、六百人中,各式各样的妇女形象占据了全书约四分之一的篇幅。本文把这些女性形象分为“贤媛”和“怪妇”两种类型,并在“贤媛”中分出有德之妇、有才识之妇和有美态之妇,“怪妇”中分出肆妇、妒妇和酷妇。本文通过对具体女性人物言行的分析,说明《世说新语》的女性形象在历时文本中的超越性和在共时文本中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世说新语》女性形象的分类分析,从中可以看出魏晋女性的一些生活状况。魏晋的上流社会女性,同男子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机会。门阀士族家庭良好的文化氛围,为这些女性的教育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论中唐文人的女性观
作者: 黄晶晶   来源: 华侨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女性观   中唐   文人  
描述: 中唐是唐代的重要转折时期,作为创作主体的文人乃至整个社会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中唐文人处在特有的政治、社会背景下,为了仕途而致力于科举与入幕,周旋于文人集团之间,经历着贬谪与外放等政治遭遇,从而在进取与困顿中形成了独特的文人心态,造就了独特的文学风气,并体现在中唐文学的文本当中。 以女性为中心的中唐文学作品涉及到当时几乎所有主要的文学体裁,既有描述性作品,又有议论抒情性作品,创作手法亦多种多样。其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既有风尘女子、劳动妇女,也有宫廷女子、贵族女子,更不乏神鬼精怪,形成了类型丰富、形态
< 1 2 3 ... 6 7 8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