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观】搜索到相关结果 153 条
-
外国文学名著三女性形象与高中生女性观建构
-
作者:
李艳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女性观
外国文学名著
中学生
教材
女性形象
-
描述:
建构正确的女性观是高中生形成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他们处理好异性交往的相关问题,也有利于他们全面正确的了解、认识社会语文学科既有传授知识的任务,也担负着育人职责,而且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与很强的人文性,这些都为利用语文学科建构学生的正确女性观提供了可能根据高中生现有女性观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需要为他们的阅读提供新鲜材料,帮助他们走出认识的误区,从而建构起全面正确、科学合理的女性观 本文第一章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作了粗略分析,发现现行教材中女性形象数量过少,且侧重于男性作者所
-
试论泰戈尔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思想内涵
-
作者:
曾琼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教观
女性观
爱情观
泰戈尔
中篇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泰戈尔作为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印度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印度近现代文学影响深远而巨大。无论是从创作数量、创作时期,还是从创作手法、作品题材来看,中篇小说在泰戈尔的作品中都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它们是泰戈尔所有小说中离现实生活最远、离其内心世界最近的作品,与作者的生命感受、生存体验紧密相连。女性形象主要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出现,反映了泰戈尔的内心世界,是理解泰戈尔中篇小说的一把钥匙。泰戈尔糅合各种宗教观而形成的宗教观是形成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内涵的根本原因,女性观是其宗教观的产物,爱情观则是它的直
-
从《最蓝的眼睛》和《宠儿》看托尼·莫里森的女性观
-
作者:
郭扬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女性观
托妮·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宠儿》
黑人母亲形象
-
描述: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托妮·莫里森无疑是当今美国文坛上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于20世纪60年代末登上文坛,其作品富有诗意,并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莫里森的主要成就在于长篇小说方面。自1970年起,她一共发表了九部长篇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其中《最蓝的眼睛》是1970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而普利策获奖小说《宠儿》于1987年发表,也是迄今为止被公认的不朽的杰作。1993年,由于她“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充满
-
论三岛由纪夫作品中的矛盾性
-
作者:
徐莹丽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死观
矛盾性
女性观
爱情观
文化冲突
三岛由纪夫
-
描述:
三岛由纪夫在对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兼收并蓄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性,他的作品经常出现一些二律背反的公式,例如,美与恶,爱与丑,优雅与暴烈,青春与老朽,诚实与伪善,希望与破灭等等,让人感受到三岛无处不在的矛盾性。他常带着一种逆反和冒险的精神来演绎这些相反相对的概念和思想,体现在作品中主人公的塑造中。从强烈的冲突中我们体悟三岛本人的怪异美学观,并从中分析出不种文化的影响和他所倡导的“文武两道”,以及他对天皇的矛盾态度,都影响着三岛创作中和种种对立因素的形成。本文分六个部分对三岛作品中的矛盾性作出梳理和认识。第一
-
论张洁女性观的流变
-
作者:
崔翠红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情理想
女性观
小说创作
张洁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洁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开拓者,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本人通过对其笔下女性形象的历时性梳理,揭示出了张洁的女性观:女性要求得彻底解放,要靠女性自强不息,要靠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识和实现。张洁不仅把这种价值的实现和对女性命运的深沉思索放到社会现实和历史双重制约的复杂环境中加以考察和描绘,而且还把笔触伸向女性自身,指出了她们思想深处的“集体无意识”。 爱情话语原是男性中心文化中女性寄身的方式,张洁对这一话语的探索、发现,就是对于女性自身存在真相的探索、发现,是凸显女性独立人格的主要方式。这一话语在
-
中国通俗小说中“佳人”形象的嬗变
-
作者:
高雅芳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恨水小说
女性观
佳人形象
琼瑶小说
通俗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
-
描述:
在中国文学中,“才子佳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到现代张恨水小说,再到当代的琼瑶小说,才子佳人题材历久而弥新,作为中国通俗小说的代表,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本论文将这些小说中的“佳人”形象作为研究对象,从佳人形象特征、流变轨迹、文化解读、女性观等角度出发,对佳人形象在通俗小说中的嬗变做较为全面的阐释。研究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一、以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几部主要作品为依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佳人的特征。指出佳人形象的主要特征是:才貌双全,德慧兼备,痴情执着。二、以张恨水小说
-
永井荷风与谷崎润一郎的女性观之比较
-
作者:
陈嫣玲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同比较
主动
女性观
谷崎润一郎
永井荷风
被动
-
描述:
永井荷风和谷崎润一郎这两位作家在人生生涯中几乎是处于同一时代,在日本文学史上也同属于唯美派,因此两者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在以女性为中心进行作品创作这一点上,更是突显出了两者的共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两者都强调妖艳的恶魔主义,极力赞美女性的肉感和官能刺激,追求颓废的病态的美学意识以及都沉溺于性憧憬和性享受的环境气氛中。本论文在提出进行此次课题研究的动机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把着重点放在各自的女性观的形成渊源之上,分别在生活经历,作品中的女性表现及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女性观方面进行了平行比较。
-
论赛珍珠的女性观在《庭院里的女人》中的体现
-
作者:
于岩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创作风格
《庭院里的女人》
女性观
人物塑造
赛珍珠
-
描述:
赛珍珠是20世纪中美文坛上颇有争议的女性作家。她热爱中国,一生创作了许多反映中国的作品。由于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她于1938年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同时,她也是一名女性主义的倡导者,热切关注中国妇女的地位问题,在作品中分别探讨了她们的命运、地位和自我实现问题。尽管她的小说几乎都围绕着婚姻和家庭,但是《庭院里的女人》中的所体现的赛珍珠的女性观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可谓是激进的,因为当时女性主义理论尚未形成,而距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女性解放运动还有二十年的时间。 赛珍珠是第一
-
生存哲学终极观照中的川端康成:从女性观到死亡观
-
作者:
高华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死亡观
生存哲学
宇宙无意识
女性观
虚无
物哀
-
描述: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以“无言的死”,留下了“无限的话”,此后30年间,川端文学的研究家们聚焦川端的死,从多种角度和各个方面研究其中原因,本论文试图通过分析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走入他的心灵世界,乃至走入他的生存哲学世界,探讨他如何看待生与死。日本特殊的文化传统背景——对女性的崇拜,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即“文化恋母情结”,暗中影响甚至支配着后世文人的思想行为和艺术创作;同时,川端康成自幼父母双亡,缺失母爱,再加上少年时期初恋的失败,形成了川端个人无意识中的“恋母情结”,所以他很早对女性就
-
《玉台新咏》与中古文人女性观
-
作者:
张俊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女性观
男权中心
徐陵
中古文人
《玉台新咏》
-
描述:
《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围绕女性主题题材选诗的诗歌选本,开启了我国古代文学中围绕预定的主题题材编选诗集的文学传统。在这本“但辑闺房一体”的选集中,真正出自女性之手的作品寥寥可数,但却有数百名男性诗人主动扮演着女性的角色。他们细致入微地描写女性的容貌、形体、装束、起居,试图走入女性的内心,抒发别样的情怀……然而,由于生理和社会的性别差异,男性不可能完全拥有女性的心理体验,也不可能完全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对女性的心理期待,女性真正追求的目标,女性的能力和智慧,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