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走向内心深处的花园
作者: 周利萍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合理前景   生存困境   女性意识   人物类型   铁凝小说  
描述: 铁凝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从刚开始登上文坛到现在,她就以斐然的创作成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断地引起批评者的关注。本文力图通过铁凝小说的文本分析论述其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从而推动人们对铁凝小说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铁凝小说的女性人物的创造分为三个时期,香雪时期、玫瑰门时期和大浴女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女性形象从单纯到复杂再到丰满,构成了一部曲折艰难的女性成长史。面对着女性生存的艰难,铁凝认为女性生存困境主要来自于社会和女性自身。从社会方面来讲,男女两性在社会中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了女性不得不承受着来自于生存、生
论虎妞形象
作者: 韩富军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兽化   女性意识   悲剧   畸变  
描述: 虎妞是老舍《骆驼祥子》中的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本文试图从人性和伦理的角度对虎妞的形象重新进行探索,通过虎妞由角色意识的淡薄和缺失到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热烈的张扬,探讨其正常的人性被漠视导致性压抑和释放的心理畸变,探讨其悲剧命运及其形成原因,同时也认识到女性在社会、历史中的生存位置、社会角色和生存形态与心态,对当时的社会有了一定的理性思考。虎妞是一个美丑共存的矛盾的统一体、一个真情、真性血肉丰满的畸变的悲剧女性形象。虎妞身处中国保守、压抑的三十年代,生活在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矛盾和复杂关系之中,青春的延宕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和弗吉尼亚·伍尔夫《达罗卫夫人》的女性意识解读
作者: 陈志鹏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艺术   女性意识   自我身份   《莎菲女士的日记》   《达罗卫夫人》  
描述: “五四时期“之前,女人从来都处于一个边缘化的位置,特别是几千年来封建文化的欺凌,女性已异化为物。丁玲等一批女性作家的崛起是中国现代文坛上异常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对女性命运悲剧的一种自我拯救。《莎菲女士的日记》一反传统观念,让女性掌握主动和选择权,挣脱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锁链,粉碎几千年来已经成型的男性话语机制。女性形象不再是被叙述,而是自述,女性不再是作为男性欲望投射的客体而存在,而是作为独立于男性的性别群体而存在。伍尔夫是20世纪现代小说的传统继承者,又是一个勇于探索的革新者。她的生活方式和作品都显示出女性
漫长且有希望的突围
作者: 王传举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权运动   女性的主体地位   嬗变   突围  
描述: 莎士比亚、夏洛蒂·勃朗特、弗吉尼亚·伍尔夫和玛格丽特·德拉布尔,这四位作家在其各自的作品《威尼斯商人》、《谢利》、《到灯塔去》和《中年》中,分别塑造了一系列出色的女性形象——波西亚、谢利、莉丽、凯特。本文以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发展历程为背景,分析了四位女性为寻求自身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而对生存境况、传统价值和社会规范进行的挑战和突围,在漫长且有希望的突围中,她们也经历了女性意识的延续和变化。 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导言部分简要介绍英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给社会和女性带来的影响;第一章指出在早期的女性
艰难的言说——九十年代中国转型社会中的女性影像
作者: 胡璇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转型社会   女性意识   《恋爱中的宝贝》   女性言说  
描述: 作为一种理论视野和批评方法,女性主义现已深入到社会科学研究的诸多领域,并以女性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旨归,因此女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解放任重道远,其中女性的存在与女性的处境及女性的本真体验与女性的言说欲望一直是女性文化聚焦的主要对象和目标。本文以影片《恋爱中的宝贝》为例,从女性电影批评理论的视角,通过分析影片主题、人物形象、电影叙事等方面,并结合中国90年代以来大众电影创作中的女性表达及文本中的性别形象与性别叙事特征,透视90年代以后特殊的中国转型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对中国女性电影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解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李英兰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经验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女性话语  
描述: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现代女作家。1921年,她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典型的封建遗老遗少家庭,她的文学生涯也在上海开始。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在四十年代的上海迅速崛起,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红极一时女才子。在那个“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中”张爱玲似一颗彗星划了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淼的宇宙瞬间辉煌而过,留下了《传奇》和《流言》等惊世之作和无尽的论说与回味。她与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都会的关系是千丝万缕,难以言说的。当人们说起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不能不提“十里洋场”的上海。上海造就了张爱玲,张爱玲是上
言说与被言说:左翼文学中女性的自我想象与他者想象
作者: 黄丽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左翼文学   收编   他者想象   自我想象  
描述: 在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女性是有生命而无历史的,女性一直是依附于男性的,是缺席的。上个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古老中国的桎梏,“人的解放”、“女性解放”的口号的提出,使得千百年来处于服从于人的奴隶地位的女性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如此强大的思想解放的号召下,女性喊出“我是我自己的”的响亮声音,她们作为备受瞩目的群体登上历史舞台,谱写着自己的历史。女性从长久的缺席变为在席,无语成为有语。当三十年代左翼文学时代来临时,女性写作由五四时期的个性写作转向了集体写作、革命写作,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逐渐淡化、
知识女性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探索
作者: 杨靖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黄蓓佳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精神探索   情感想象  
描述: 黄蓓佳作为新时期卓有成绩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从思想到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黄蓓佳的创作发生过哪些变化,她都自始自终保持着对知识女性的关怀,她在表现女性情感和精神方面,较之多数女性作家更为平和与真实。她赋予女性可感可触的形象,将抽象的情感、精神和想象,最终回归于身体和精神的和谐,这种对女性意识的准确把握与冷静、客观的认识,使她的小说焕发出崇高的美学光彩。本文基于黄蓓佳小说创作的变化轨迹,站在一个新的角度,着手对她小说中塑造的知识女性的形象及生存图景进行分析,从知识女性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探索两大方面,
论亦舒的小说创作
作者: 范岩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市场意识   香港意识   女性意识   亦舒   小说创作  
描述: 亦舒是香港著名的小说家,作为第二代本土作家,她以定位于香港都市中产阶级女性的言情小说获得文学声誉,与金庸、倪匡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其创作量之大,令人瞠目。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亦舒的小说在大陆迅速风行,海天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分别在1996年、1999年出版了亦舒的作品集。 长期以来,亦舒的小说只被视为茶余饭后的消遣性读物,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在有限的研究中,有的论者从严肃文学的立场出发,以严肃文学的标准来衡量亦舒的创作,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不符使亦舒小说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贬低
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张建红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解构   女性意识   《纯真年代》   新女性  
描述: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华顿留下了许多的作品,包括19部中长篇小说和11本短篇小说集。《欢乐之家》、《风土人情》和《纯真
< 1 2 3 ... 43 44 45 ... 55 56 5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