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海明威的妇女观
作者: 郭伟平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文化   海明威   女性形象   妇女观  
描述: 论海明威的妇女观
中学语文教学与现代女性意识的培养
作者: 熊钟霞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女性意识   中学语文教学   中文文学作品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教育战线上接触了很多现在的中学生,我发现现代中学生的女性意识非常陈旧,大多数中学生都认同“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女生大多只注重外表的修饰,却不注意自身内在素质的提高。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我认为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中学生现代女性意识的培养塑造存在问题,要么避而不谈,要么纸上谈兵,不能真正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给学生带来指导和帮助。而女性主义研究界也忽略了对正在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中学生现代女性意识的培养问题。选题意义:第一、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个调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了当代中学生女性意识的现
从“虎妞”看老舍笔下的泼妇形象
作者: 朱震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虎妞   泼妇   创作心理   女性形象  
描述: 从“虎妞”看老舍笔下的泼妇形象
毛姆作品中的反女性倾向
作者: 马卓   来源: 大连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毛姆   反女性倾向   女性形象  
描述: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1974--1965)是英国文坛上雅俗共赏的文学巨匠之一。无论是在对人生的感悟和人性的剖析上,还是从叙述艺术的独特性方面,毛姆都赢得了不同层次的读者。早期的评论界认为,毛姆竭力展示特定条件下人物的困惑和精神探索,承继了西方作家为人类寻找精神归宿的传统。近年来,毛姆的短篇小说被认为是其作品中的最高艺术成就。受本人创作观和独特生活经历的影响,毛姆不断将创作目光投向女性,表现出维多利亚晚期时代英国男性作家对女性的关注。 毛姆十余篇短篇小说和两部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1919)
都市铿锵丽人行:亦舒言情小说论
作者: 彭湘宁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女性观   女性抗争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进程中,女性丧失了自己性别的主体地位,被推到历史的幕后,她们的意识被遮蔽,权力也被剥夺。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参与机会的增多,以及经济的独立,女性
东方影像中的女性
作者: 赵小青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历史流变   女性形象  
描述: 这是一篇涉及比较学的论文,研究对象为中国、日本、韩国、朝鲜银幕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引言、历史流变、创作特征、结语。 引言是对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目的和意义的简单说明。 “历史流变”是论文的重要枝干之一,本章以历史为线,以概括的方式对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分四个阶段对女性题材和女性形象类型进行归纳,着重突显四国在相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女性题材和女性形象创作上的异同。这一部分的主要观点是:对于重内容轻形式的东方银幕创作而言,电影的进步和变化,主要是内容、
灰色人生:1980—2004年河南乡土小说中的农村女性
作者: 张春霄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女性形象   中原文化  
描述: 河南,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有自己的特征。长期农业文明积习下,乡土河南“尊家族而轻个人”的传统和“男尊女卑”的观念,是中原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于斯的农村女性,受传统文化心理影响极深,她们的生活状态暴露了河南农民卑微存活里所受的精神挤压。这种现状亦深深影响着在本土成长起来的河南作家,反映于文学,则是乡土书写在他们文学创作中的厚重分量。本文从民间地域角度,对河南乡土小说中的农村女性进行考察,通过农村女性“苦”、“古”、“土”的生存背景和现实生存遭际,来透视中原地域传统文化,及其对
Charting Another Way towards Self-fulfillment——On Willa Cather's Feminist Transition from O Pioneers!The Song of the Lark to My Antonia
作者: 黄慧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外国文学   美国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对美国作家薇拉·凯瑟文学作品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对凯瑟的早期精神生活中的矛盾之处和文学创作生涯的前期理论准备进行了梳理。 第二章主要着眼于分析亚历山大·博格森和提亚·克隆博格。此二人通过自身的奋斗和努力实现了作为农民和艺术家的自我价值。然而,凯瑟为她们开放的自我实现的方式难免要...
出入中西写红妆
作者: 严小红   来源: 华侨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学价值   林语堂   女性形象   文化动因  
描述: 自称“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他自诩为“一捆矛盾”,其思想、性格、气质、兴趣、爱好都具有多重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特征,并集古今中外文化因素于一身,“看似中西结合,却又不中不西,又中又西”,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不容易写的一章”。林语堂倾其一生关注女性问题,极力倡导男女平等、女性独立自主等现代观念,表现出对女性的关爱和尊重意识。在他创作的七部主要的小说中,也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对女性世界给予了特别的关照。作者塑造出异彩缤纷的女性群像,她们不仅拥有天资灵秀的外貌,还表
五四时期女性悲剧形象研究
作者: 陈苹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五四”   悲剧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描述: 通过分析"五四"时期悲剧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之所以会有此悲剧命运:第一,因为女性自身缺少经济独立的能力,她们必须依靠男性,服从男性.第二,因为她们生活的是一个封建的、非人的性别歧视的社会、一个男权主义的社会.如今,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法律制度、人们的?
< 1 2 3 ... 84 85 86 ... 151 152 15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