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521 条
-
新世纪抗日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金鹰奖、飞天奖获奖作品为中心
-
作者:
刘洪梅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塑造
抗日题材电视剧
嬗变
女性形象
-
描述:
部分简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对新世纪以来获得金鹰奖以及飞天奖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并确定了作为研究对象的1
-
宋词女性形象研究-以词人性别为视角
-
作者:
孙亚奇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词人
宋词
女性形象
男性词人
-
描述:
不同时代的作品中涌现出的女性形象不同。宋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为繁荣的时代之一,宋词代表了这一辉煌时代的最高文学成就。宋词作家用文字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着自己的旖旎情怀。宋代的男性词人在摆脱了“文以载道”的束缚之后,在宋词中或抒发个人情愫,或表达私人恋情,或抒发个人爱慕。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多是写自己理想中的女性,他们从自己的视角来观察这些女性,歌其容,赞其艺,甚至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来探索这些女性的内心世界。因此,透过这些词我们可以挖掘出呈现各种风采的女性形象。 在宋代政治经济大繁荣的背景下,
-
姜文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高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姜文电影
姜文女性观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姜文可说是中国电影界的一个传奇,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作为导演,他都是值得浓墨重彩地加以阐述的人物。尽管他不是一个多产的导演,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他的推崇。每有作品问世都能引发一场社会讨论的风潮。迄今为止的四部片子都极具代表性地反映了姜文电影作品的风格与特色。自然,他在电影中所塑造的女性人物,也延续着他一以贯之的女性观,那是一种男性优于女性的男性中心主义的女性观。本文正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力图对这些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揭示姜文隐藏于影片中的女性观。这些女性人物主要包括《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米兰
-
论裘小龙侦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姚岚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侦探小说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裘小龙
-
描述:
在众多华裔作家中,裘小龙凭借其独具特色的侦探小说在西方市场开辟了一条成功的写作路线。他借侦探小说的框架生动地描写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现实社会,小说涉及到大量中国人物命运、政治生态、社会民俗、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除了贯穿于全部作品的男主人公陈超之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关于女性的描写,这些别具特色的女性人物的存在补充和丰富了裘小龙侦探小说的审美内涵。本论文从“裘小龙侦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这一角度入手,立足于裘小龙侦探系列小说创作,把小说中的女性描写作为一个整体现象,借助于女性主义思想以及性别意识等理论,较为系统
-
论海因里希·伯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黄丽萍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传统
解放
女性形象
-
描述:
海因里希伯尔是联邦德国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关注现实,不断创新,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1972年,伯尔凭借《女士及众生相》这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享誉世界。女性在伯尔的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是男性的守护者,也是伯尔一直想要倡导的人性的载体。在伯尔前期的作品中,女性被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她们美丽、善良、没有工作,经济上依附男性,毫无自主权可言,她们唯一的职责就是照顾家庭,从不考虑个人的前途与发展,男性是她们生活的主宰。她们只是男性主体生活中的配角。随着60年代末70年代初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
《看不见的人》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许丽萍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
拉尔夫·埃里森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拉尔夫·埃里森是美国黑人作家,1952年出版的小说《看不见的人》获得了1953年的国家图书奖,这部小说因被称作现代黑人生活划时代的史诗而一举成名。小说被认作是自二战以来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小说之一,在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身份话题是黑人作家经久不衰的主题,小说《看不见的人》也不例外。小说描述了一个在白人社会遭受歧视的黑人年轻人的经历。自小说出版以来,就有许多批评家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小说探讨了黑人在美国的“看不见”,大多批评家关注的是小说主人公以及他身边的男性角色,而很少会注意到
-
《新女性》与现代女性形象的建构
-
作者:
孙姣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塑造
新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新性道德论争”的刺激,《新女性》在1926年1月由章锡琛创办于上海,因其新锐的思想、大胆的内
-
“红粉”浮世绘的底色: 苏童小说的女性形象研究 苏童小说的女性形象研究 苏童小说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刘传菠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苏童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
描述: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中国大变革的时期,各种思想,意识形态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苏童就是在这样一种文化大潮下走上文坛的,从《妻妾成群》到《红粉》再到《妇女生活》等,每一部作品的问世都能够引起不同人群的共鸣和赞许。在这些作品中,女性无疑是贯穿在苏童作品中的永恒话题,也是解读苏童的一把钥匙。 本论文将以苏童的‚红粉系列‛作品为载体,从三个方面阐述苏童的女性观,首先是从文本的角度细致观察他笔下女性的生命本相,通过对她们的言行,举止来进一步刻画女性勾心斗角,好逸恶劳,畸形变态的性格特征,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自身原因。
-
小学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沈冬妹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
女性形象
性别
-
描述:
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1-12册为分析研究对象,通过定量、文本分析、专题研究等方法,从性别的角度对教材中的女性进
-
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阮立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敦煌壁画
中外融合
女性形象
-
描述:
敦煌莫高窟作为唐风艺术最可靠的遗存,保存了大量的唐代艺术精品。唐代敦煌壁画中,菩萨、飞天、乐舞伎的形象逐渐趋于女性化,本研究从造型、服饰、妆扮等方而对唐敦煌壁画中菩萨、菩萨、飞天、乐舞伎、女供养人的形象展开分析论述;通过唐卷轴画、墓室壁画中仕女形象的遗迹考,其风格特征及表现手法都与唐敦煌壁画中的女性形象极为相似。本研究目的在于还原真实的唐代女性形象。本文的绪论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展开分析论述。本文的第一章论述敦煌石窟艺术风格形成的众多影响因素,其主要因素有西域及外来风格、中原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