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西方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发展和象征意义
作者: 雷璨铭   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方绘画   女性意识     爱情   女性形象   精神  
描述: 女性题材是人类绘画艺术“永恒的主题”。作为世间生灵的重要构成,作为人类组成的另一“部分”,女性,以其纯粹却又复杂的情态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从古至今,女性也一直作为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被生动地表现着。翻看人类历史,女性在政治、经济、战争舞台中很少出场,作用也微乎其微,但是,在西方绘画的历史长河中,女性形象往往是艺术家创作、描绘和表现的主要对象,如果没有女性的出现,艺术将失去色彩。女性形象作为西方绘画形象的一种类型,始终与时代和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密切相连,它不仅是艺术家表现个人情感、艺术追求的载体,也是一个反映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作者: 刘双双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神话   伦理道德观   女性观   希腊神话   女性形象   分类  
描述: 本文通过对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女性的整体形象和具体形象的比较研究,找到中国神话中的女性和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在群像分类和审美观上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揭示了中希神话人物形象范式和审美特色。将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分为:神话体系顶端的大女神形象;具有神格的二类女神形象;没有神格的凡间女性形象。并诠释了希腊神话女性“美与和谐”、“美与爱”、“美与德”的审美观,和中国神话“美与图腾崇拜”、“美与艺术化”、“美与德”的审美观。根据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解读女性形象背后所体现出的女性观和男性霸权。
论约翰·厄普代克“兔子”系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周莎莎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逃离──回归”模式   “兔子”系列小说   约翰·厄普代克   平衡   线性叙事   女性形象   两性观  
描述: 约翰·厄普代克是当代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对于他的代表作“兔子”系列小说,很多人只是分开研究,却鲜有人对其进行整体性研究。对于其中的女性形象,则有一些评论者通过研究认为厄普代克是一个“厌女症”作家。 本文立足于“兔子”系列小说整体,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两性关系以及厄普代克的艺术策略来证明作家对女性的重视与肯定,他最终的指向是两性的平衡。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厄普代克生平、创作以及“兔子”系列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提出以往“兔子”系列小说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评论者对他“厌女症
女性主义、后女性主义与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旷芳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   男权   后女性主义   消费文化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纵观中外广告的发展史,含有人物元素的广告占了九成以上,其中女性形象的出场频率远远高于男性。女性的形象不仅仅作为一种商业符号,更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大量出现在广告中,可谓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文化符码。因此,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析是女性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研究主要用现代女性主义性别观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作简单化的模式分析,结论先行,批判缺乏对象性,批评结果也基本上逃不出“看与被看”或者是“现代女性对男权社会的颠覆”这两类简单的二元对立模式。面对广告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后女性
劳森和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
作者: 李俊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劳森   比较文学   鲁迅   社会地位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异化  
描述: 劳森和鲁迅在各自的民族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对其作品的研究历来是批评界的热点。然而,至今仍没有人尝试将二者的小说和其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作一比较。本文试图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探讨劳森和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并揭示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第一章简单介绍劳森和鲁迅各自的生平、创作及其人物形象的一般特点。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提出笔者的看法和本研究课题的意义。第二章讨论劳森和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以及作者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主要目的。劳森的丛林女性是
论海外华文女作家长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生命力——以张翎、虹影、严歌苓为中心
作者: 王鹂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文文学   张翎   女作家   虹影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严歌苓  
描述: 人物形象是否具备长久的艺术生命力是小说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张翎、虹影、严歌苓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海外华文女作家长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生命力问题。第一章对海外华文女作家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精要概述。第二章结合张翎、虹影、严歌苓的长篇创作,从“母性”、“野性”、“个性”三个层面来解析其中女性人物所蕴含的文学、文化和美学意义,探讨人物生命力的构成。第三章简论中外文化对于三位女作家人物塑造的影响。
走向现代的都市女性形象——从《良友》画报看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都市女性
作者: 齐秋生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想象   都市   画报   传统   女性形象   协商   现代  
描述: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上海在一系列物质文明与现代思想的策动下,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并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性大都会。在这个飞速发展的都市中,女性形象由于受到时尚都市生活
天使抑或魔鬼:莎士比亚三部戏剧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作者: 姚瑶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尔王》   《驯悍记》   《哈姆雷特》   魔鬼   女性形象   天使  
描述: 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创作中刻画出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其中一些已经成为文学作家笔下反复出现的人物形象。本文运用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关于天使形象与魔鬼形象的理论研究《李尔王》、《哈姆雷特》和《驯悍记》三剧作中较为典型的女性形象。除绪论和结论外,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分析《李尔王》中的考狄莉娅、高纳里尔和里根这三个典型的女性形象。考狄莉娅因其宽容、诚实、顺从以及仁爱而被视为天使。然而在其天使的面具之下,她实为父权主义的维护者。高纳里尔和里尔的形象则与考狄莉娅截然不同。高纳里尔不仅被刻画为一个欺骗者
女性形象在侦探小说中的变化——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比较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马普尔小姐系列”侦探小说与爱伦坡的“杜宾系列”侦探小说
作者: 谢芳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侦探小说   马普尔小姐   阿加莎·克里斯蒂   爱伦·坡   女性形象   杜宾  
描述: 些小说中,只出现了几个女性:莫格街中被残忍杀害的母女;被勒死的美少女玛丽;被偷信件的主人(从未正式出现)。爱伦·坡生活在19世纪前期,传统的男权意识影响了他的女性观:女性被剥夺了话语权;被视为他者,是
元杂剧女性形象研究—男权中心话语的“隐性异化”
作者: 毛媛媛   来源: 济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同体”   “他者”   元杂剧   性别视角   女性形象   隐性异化  
描述: 元杂剧中所塑造的大量经典女性形象,她们在不同的男性作家笔下性格多样,命运迥异。然而,由于男权社会成为故事始终不变的唯一背景,女性在男权话语中只能以被欲望的“他者”生活下去。以性别视角关注形成于元杂剧文本创作领域的男性话语霸权,通过对元杂剧男性作家文本的重读试图说明作品中的传统女性形象是作为“他者”而被“异化”所谓的具有女性意识的形象,男性作家对女性形象带有的极强男权色彩的“异化”是一种隐性的塑造,是元代的社会环境促使男性本身“双性同体”的性别机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具体反映。首先,文章依据女性主义批评的相关理
< 1 2 3 ... 135 136 137 ... 151 152 153
Rss订阅